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215号
电 话:027-85860666
交 通:地铁6号线汉正街站D出口
日前,我院急危重症中心利用ECMO辅助下肺动脉取栓术,通过急诊→重症医学→康复医学的急危重症救治链条,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
8月18日下午,一位66岁的的男性患者急送至武汉市第一医院利济路院区急诊医学科,其胸闷气促3天余,就诊时已无法平卧、肢端湿冷。肺动脉CT造影检查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大面积栓塞,患者呼吸衰竭(氧合指数小于100),严重酸中毒,循环极不稳定,急诊胡金玉医生接诊后迅速判断病情,重症医学科李亚玲医生和血管外科陈飞宇医生火速到场联合会诊,考虑有行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指征。
为避免病情变化危及生命,重症医学科胡述立主任当机立断,先启动VA-ECMO维持呼吸循环,再交由血管外科团队介入取栓。随即带领ECMO医护团队迅速启动VA-ECMO,患者呼吸循环稳定了。
随后重症医学科团队携带ECMO将患者转运至介入室。血管外科熊伟主任团队接过生命的接力棒,立即为患者行ECMO辅助下肺动脉取栓术。在ECMO支持下有惊无险的完成手术。术后造影显示,肺栓塞明显改善。为降低患者再次栓塞风险,继续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率、血压及循环改善,送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经过3天ECMO等综合治疗,患者的ECMO及呼吸机支持条件下调,氧合情况逐渐改善,各项监测指标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成功撤除ECMO,患者的肺脏再次“重启”。
而紧张的气氛还没有缓解,撤机后复查患者头部CT出现大面积脑梗。重症医学科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严密监测各项指标、精细调整用药,细心护理、每班唤醒疗法、观察病情。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及护理的下,患者的神志逐渐恢复并能遵指令。同时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重症医学科为患者开始进行早期重症心肺康复训练。
患者的病情好转及稳定后,转至康复医学科进行后续系统的的康复训练治疗。经过积极的体位管理、痰液引流、呼吸及运动康复干预,患者痰液逐渐减少,肢体功能逐步恢复。
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是目前针对心肺功能衰竭高级的生命支持手段,是维持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的最后一道防线,被誉为“终极救命神器”,代表着所属医疗机构急危重症救治高水平。我院急危重症中心运用该技术成功救治多例危重患者,标志着急诊→重症医学→康复医学的急危重症救治链条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