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皮肤科荣获武汉市“工人先锋号”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6-04-29 浏览量:705

       陈柳青副主任荣获“武汉五一劳动奖章'  


皮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皮肤病中心湖北省感染性皮肤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2年获中共武汉市委“十佳”创先争优服务窗口。

   

 

  创新服务模式,营造和谐诊疗氛围实行“弹性工作”“分时段候诊”,减少病人候诊时间;夜诊增加“双班”。 着力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


倡导无私奉献,增强科室核心竞争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段逸群主任常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他的身体力行,乐于奉献、甘于牺牲已在皮肤科医护人员中蔚然成风。面对皮肤科年门诊量达94万人次,早上班、晚下班是家常便饭,甚至中午吃饭时间也是经常错过。“早上班、晚下班,病人不看完不下班”已是皮肤科人的口头禅。


       (中国好人、武汉市“模范市民”段逸群教授与患者交流)


强化文化熏陶,增强科室凝聚力坚持以职工为本,充分挖掘全科职工的智慧,集思广益,为科室发展建言献策;设立“心灵加油站”,在职工生日的时候,为其送上“心灵鸡汤”;注重文化建设,举全科之力设计“科徽”,“科旗”,创作“科歌”;坚持 “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人精我廉”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科室进步与发展。

                     (皮肤科晚会)



        (2016年度“皮肤科之声 - 医雅脱口秀)


以学习带动业务,以学习带动工作科室严格按各级人员的职责,按职上岗,落实到人,层层把关,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坚持传统学习,每周一的病理阅片、周二的“一页讲”、周四的CPC讲课、隔周四的病历讨论等已成为皮肤科人的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副主任陈柳青荣获“武汉五一劳动奖章”


  陈柳青,女,汉族,1974年3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200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病理委员会委员、疑难少见病研究小组成员、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皮肤病学会常委兼秘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秘书。

一、业务过硬,阅病理片无数,练就火眼金睛

她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作为皮肤病理专业的博士,她积极开展新技术,带领皮肤科率先在湖北省内开展了免疫组化、免疫病理、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等新技术。从而确诊了很多少见、罕见甚至全国首报的病例。她所带领的病理室每年出病理报告近10000份,她本人还要承担大量外省市及基层单位送来会诊的病理切片。许多在外院多次误诊而延误治疗的患者由于得到她正确诊断、治疗而痊愈,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二、医者仁心,待病人如亲人,获得良好口碑

“医者仁者”,做为临床医生,一直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无医疗纠纷和投诉。她坚持临床一线工作,每年完成10000余人次门诊量,并在中南地区首先开设大疱性皮肤病专科门诊,吸引了湖北省乃至周边省市的疱病病人前来就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她的专家门诊总会汇集大量疑难杂症患者,而她也总能够抽丝剥茧,独辟蹊径,对症下药,她的事迹曾在电视台“大武汉医生”栏目中进行专题报道。

三、求知不倦,带幼女参年会,成为独特风景

精益求精是她对自己专业的追求。在繁忙工作之余,她常常利用业余时间阅片,查阅文献。她从不放弃任何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她还是哺乳期的时候,她带着6个月大的女儿到西安参加学术会议,成为病理年会上一道特殊的风景。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表论文50余篇,并多次在全国、省市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由她主持及参与的国家及省市级课题5项,参编专著5部。

四、教学相长,注重梯队建设,打造过硬团队

作为科室副主任,她注重科室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是住院医生培训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她亲自拟定科室年轻医师及研究生的培训计划,组织他们参加临床典型病例展示及疑难病例讨论,学习专业英语,开设有针对性的皮肤病理学习班。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