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周末野外徒步一月后发现韧带断裂,跑步机跑出“跑步膝”
周末运动要防暗“箭”伤人
运动伤员多为中年人,膝关节最难伺候先热身戴好“肉护盾”
武汉晚报·现代健康报报道(记者余乐 通讯员杨敬慈)
如今运动健身的观念日益普及,但大家平时工作繁忙,只好选在周末扎堆健身、密集运动。但这么一来,医院收治的“周末运动员”明显增多。上周,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两间病房里共六张床,住的都是周末运动受伤的市民。
野外徒步月余后发现韧带断裂
一个月前到野外徒步健身,一个月后才得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必须手术治疗,这个消息让42岁的曹先生分外沮丧。
曹先生家住汉口,在一家公司担任行政工作。从去年开始,他与同事们开始周末健身,除了羽毛球、跑步等常见项目,他们时常还组织去野外远足。一个月前的一次周末远足中,曹先生在穿过一条小溪时,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在水中,膝盖处随即红肿疼痛。待回到武汉,他马上看急诊,拍片检查却并无异常,简单处理后,他放心回家。
然而这一个月来,膝盖始终红肿疼痛。上周,曹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经核磁共振,才发现膝盖前交叉韧带断裂。该科副主任医师凃峰遗憾的告诉他,必须做手术治疗,而且这还是一台4级大手术,术中医生得从大腿后侧取2根肌腱,编织后移植到断裂处。
住院后,曹先生惊讶地发现,同病房的两名病友,也都因周末运动,受伤住院。一个人打篮球时伤了半月板,另一个是打羽毛球时一个起跳,落地时跟腱断裂。相隔不远,另一间病房里,也住着三名因运动受伤的伤员。
周末集中练跑步机跑出“跑步膝”
坐诊时凃峰每天都会碰到运动损伤患者,且周末集中运动受伤者越来越多,他发现,运动损伤中“跑步膝”是较常见的一种损伤。
33岁的陈先生为健身,特地买回一台跑步机,每周周末两天都会坚持跑,每次走走跑跑一个多小时。最近他的膝盖外侧隐隐作痛,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患上了髂胫束摩擦综合症,也就是俗称的“跑步膝”。
凃峰建议他暂停跑步,待治疗结束后,重新跑步,并建议最好出门到户外跑。他说,人在跑步机上是“被动跟随”,频率和步伐固定,自己无法掌握身体的节奏,关节始终处在屈曲状态的紧张状态下,膝盖承受的压力很大,加上陈先生集中在周末跑步,容易受伤。特别是速度很快的时候,髌骨和股骨直接撞击,对髌股关节和半月板的磨损力度更大。相比之下,室外跑步对膝盖的伤害较小。医生解释,室外跑是“主动跑步”,腿在蹬地的那一瞬间,关节是伸直状态的,运动中直立时膝关节的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里的跑步机被闲置,运动时可以选择多种运动轮换,比如有氧操、简单器械锻炼等,也能降低跑步膝的发生率。
周末运动伤员多是中年人
“周末运动员”越来越多,相应地周末运动伤害也越来越多。该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张晨说,平时大家没有时间运动,周末抓紧时动一动,运动中的意外伤或过量,都可能受伤。
受伤的周末运动员年纪普遍偏大,多为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医生分析,进入中年,人体各部位逐渐开始退行性改变,肌肉韧带等弹性减弱,剧烈收缩时,容易断裂。另一方面,中年运动起步虽然不晚,但身体的协调性,肌肉力量等较差,也就是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稍有意外,就可能导致严重损伤。
从运动损伤的内容来看,包括各种肌肉骨骼运动系统疾病,如肌腱、韧带损伤,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部位疼痛等。值得一提的是,X光、CT通常只能看出骨性损伤,而运动带来的韧带、软组织损伤等,只能通过核磁共振才看检查出来。最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是膝关节。从结构上来看,膝关节由远端股骨、近端胫骨以及髌骨组成其骨性结构,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往往承受了运动中大部分的重量和冲击。
张晨说,膝关节最不好“伺候”,用多了会磨损,长期不用又会“生锈”,因为长期不动,腿部肌肉力量下降,将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变大,影响稳定性,频繁晃动,磨损率自然增加。
多锻炼关节周围小肌肉群
热身能有效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医生们强调,千万不要小看这十分钟热身,它可以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肌肉、关节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预防损伤。
此外,做一些基础的体能或力量训练,强健易损部位周围的小肌肉群,在丰厚肌肉的保护下,关节稳定性加强,能有效预防或缓解运动损伤。凃峰举例,喜欢打羽毛球的市民,可以用1公斤重的杠铃做腕关节屈伸运动,每天10个1组,至少3组,能加强手腕周边的肌肉力量。
采访中,医生都提醒,市民健身适可而止,特别是周末集中运动的市民,应控制运动量及强度,千万别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马拉松、频繁地爬山等项目,太伤膝盖,不适合大多数人。专家建议,普通人通常每周保证三到四个小时的运动时间即可,这当中最好有半个小时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运动,以能够让自己出汗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