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健康报】精诚中西一医梦利济万民大医魂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6-10-20 浏览量:743

精诚中西一医梦利济万民大医魂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左2)视察医院病员服务中心




琳琅满目的医院自制药



大型全自动生化免疫检验流水线



医院老照片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



医生进行多学科联合腔镜手术


本报记者 李晓雅

在8月底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这既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赋予了“中西医并重”新的内涵。

在湖北武汉迈向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中,武汉市第一医院是市属医院的排头兵。近90年的薪火传承,让这里成为万千患者的希望之地、重生之所。尤其是自1986年增挂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来,30年里,“一医人”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道金字招牌。

如今,医院已从30年前的一栋小楼,发展到拥有职工约300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2名,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667张、年门急诊量231万人次、年出院患者8万人次。该院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第四临床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先后荣获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以及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以人为本

文化构建提升品质

1927年,留日医学博士李博仁受市政府委派,筹建汉口市立医院,这是湖北省第一所公立医院。1949年,医院更名为武汉市第一医院,1986年挂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暨武汉市第一医院。

30年来,医院“以人为本、以民为根、以德济世、治病救人”的服务宗旨贯穿始终,中医药传统文化成为医院核心价值体系。院徽设计和院歌填词便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核心理念。不仅如此,医院还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的医院氛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从中吸取精神养分,树模范,扬正气,凝练全院职工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名医堂树立着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塑像,重点专科大楼大厅的“天人合一、中西合璧”大型浮雕、新病房大楼的建筑设计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此外,医院还通过开展健康大讲堂、中医药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西并举

强强联手凸显优势

“只有同时具备高水平中医与高水平西医,找到结合点并共同突破,才能相互促进,找到最佳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实惠。”对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之道,医院院长张红星这样诠释。此言非虚。

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省、市级各类重点专科28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2名,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发表核心论文1500余篇,拥有科技成果106项,获得省、市科技奖励70项次。强大的技术支撑,为百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皮肤科从建院之初的“一秤一筛”发展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铸就国家皮肤科“四强”。该科年门诊量达90余万人次,占武汉地区皮肤科门诊量总数的1/3以上。拥有痤疮、性病、荨麻疹等14个专病组,并在国内领衔对银屑病、白癜风等疑难病进行攻关,形成“国标”向全国推广;近年来,于省内率先开展皮肤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既实现了高治愈率,又避免了扩大手术创面,保护了患者容颜。皮肤病远程会诊中心可对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支持,方便了广大患者。

肾病内科拥有湖北省规模最大的血透中心和腹透中心,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特色技术蜚声海内,武汉市血透质控中心就挂靠在该科。血透中心现拥有130台各型透析设备,可开展双重血浆置换、人造血管等业务,有自主研发的血透信息化系统,使大量慕名而来的患者重新燃起生活希望。

消化内科集内镜诊疗单元、脾胃特色外治单元、肝病治疗单元于一体,是华中地区唯一开展“脾胃特色外治”的专科,拥有国内领先的“内镜3E技术”,实力雄厚的人才梯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胆道和胰腺、慢性肝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医院临床护理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探索了专科护理、专病护理和特色护理方法,有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势病种32个,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病区18个,专科特色护理20项;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建立专科质量评价体系;成立伤口、静脉治疗、重症、专病等护理小组,开展院内外护理会诊。

药学发展也毫不逊色。在许多“老武汉”,甚至省内外患者的心里,医院的自制药价格低、疗效好。经过数十年来不断研制与改进,2015年,院内自制制剂已达89种,其中中药制剂达48种,广泛应用于老百姓的日常健康保健,如清血解毒合剂、排石茶、祛白合剂、止痒洗剂等。这些自制制剂还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应急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院拥有全国师承指导老师5名,湖北省中医大师、名师7名,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省中青年中医名医5名。在一些专科疾病的诊疗上,医院的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如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医生在术前使用中医传统闭合手法,使偏移骨头重回原位后,只需数个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将一个传统手术20多厘米的大切口,做成微创手术。又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时,消化内科医生在内镜下喷洒微米大黄炭,使中药通过西医的内镜直达患处起效,临床疗效良好。

经过几代一医人的努力,中医西医终于在这里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精细服务

信息化打造智慧医院

如果说技术是医院的建院之本,那么服务则是立院之魂。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医院创新理念,用院长张红星的话来说,医疗服务应当是“Home + Specialist”,即既有“家的温暖”,又有“专业的品质”,二者缺一不可。

为此,医院引进了武汉市民之家的服务模式,成立病员服务中心,设立8个对外服务台,将医疗保障、便民服务、投诉接待等6个大类、30个小项的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做到服务集中、流程精简、项目齐全,让患者获得医院无微不至的关怀,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家的温暖”还体现在医院不断优化医疗流程,创新医疗服务。在这里有武汉第一个“张勤手语导医队”,专为聋哑病人提供导医服务;第一个会员制的病友会,会员能享受优先住院、预约专家号等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一个推出医疗“夏令时”,每年夏天,早7点挂号窗口就开始对外服务,错峰就诊,缓解看病难;第一个推出“分时就诊”,提前预估患者的就诊时间,以便其合理安排时间……

近日,医院在12个病区试行“做有温度的护士,塑温暖护理”服务模式系列活动。如周围血管科主任带领患者做八段锦;妇科的专病QQ答疑每日定时答疑;疼痛科的检查方位图;皮肤科推出“病区平面图”;胃肠外科的医护同组查房、一病一品、“三角+”服务;骨创伤科配备了浴室防滑垫、患者许愿墙、术中用物“一包装”及手术温馨提示卡;神经内科开展系列活动“红手环”“黄手环”“帕金森小屋”及颈椎操、十指操等。各试点病区从同一思想、不同层面深度挖掘,架起医护患三方的桥梁。

在“专业品质”层面,医院更是毫不含糊。市民刘婆婆头晕恶心呕吐,逐渐连话都说不清了,家人拨打“120”把她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车上,医生连上一个平板电脑开始检查,“脑卒中,左侧完全瘫痪,无法言语,并伴有心脏房颤……”很快,医生通过对讲机将检查结果一一详细告知医院。神经内科接到病情后,立即着手制订抢救计划,各项急救措施提前准备就绪。救护车一到医院,患者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被送入CT 室,并马上启动“拉栓”手术,植入支架,仅用45分钟堵塞的血管就被打通。

如此高效的抢救得益于医院将“互联网+移动医疗”模式引入“120”急救,全力打造急性脑卒中、急性创伤、急性胸痛、急诊产科四大“急救绿色通道”;与武汉市急救中心合作,成功搭建湖北省首家“120”院前急救一体化模式。

力行公益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湖北省第一家公立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公益职能,开展了大量工作。

2015年11月,按精准扶贫统一部署,医学博士王平进驻寨东村,为18户贫困户5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帮助村里开通医保直报网络等,受到村民欢迎。

医院还积极参与武汉市“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重点托管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专职人员参与行政管理和医疗工作,开展双向转诊。

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方面,先后与神农架林区中医院、枣阳市中医院等签订帮扶协议,定期组织义诊,赠送医疗设备,下派专家坐诊,免费接收进修学习,重点帮扶基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重点专科建设并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基层中医机构服务能力。2015年,神农架林区中医院门急诊人次及出院病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和6.9%,托管成效显著。

在各类社会救助、防病防灾、援疆援藏等社会公益活动中,也少不了一医人的身影。他们定期举办义诊、送医送药、健康宣教、支援农村建设等多种便民惠民活动,组建“爱心基金”资助贫困患者,青年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门诊服务,医疗服务中心无偿为就诊患者提供接诊、送检服务,体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回眸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已走过近90个春夏秋冬,并在30年里打造出中西医结合的金字招牌。未来,医院还将着力建设“中医有品牌,西医有特色,中西医结合显优势”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拥有名医、名药、名术、名科、名院的“五名工程”,实现 “一医梦”:于利济,立足三镇,雄踞荆楚;汇中西,领跑中部,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