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湖北日报9月22日讯 武汉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王卫民
武汉市第一医院秉承一颗“中西汇一,精诚利济”的医者仁心,与湖北武汉人民风雨同舟九十载。医院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在武汉市卫计委党委领导下全面实施“红色引擎工程”,重点激活红色细胞,持续推动医院转型发展,打造一支党性强、专业硬的医疗队伍,以精准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百姓健康,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复兴大武汉”拼搏赶超的浪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向建院九十周年献礼。
加深红色烙印
提升党性意识
医院通过系列活动,加深党员的“红色烙印”,牢牢树立党性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知患者之疾苦,解患者之困惑。
院内各党支部以“六个一”为标尺,依托规范的组织生活,明确目标任务,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并以纪念建党96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我与党旗合个影”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春风化雨,加深党员的“红色烙印”。
我是党员我带头,哪里困难哪里走,全院医护人员履行公益彰显担当。今年选派3名技术骨干分赴武汉市黄陂区、神农架林区、大悟县落实省、武汉市精准扶贫、健康扶贫任务;选派3名骨干专家援疆、援藏、援非;派出48名医护人员投身“汉马”等医疗保障任务6次;募集“爱心互助基金”14.3万元。
同时,今年元至8月,医院共组织开展义诊53次、健康教育40次,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28个,关心未成年人教育14次,服务群众7600余人,以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在群众中立得起形象、当得起榜样、干得出业绩。期间,“跪地取鱼刺”的好医生陈沛、“半蹲3小时为聋哑患者术中翻译”的好技师张勤等感人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医者使命
履行党员义务,是体现党员身份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党员意识的重要方法。全院各党支部,开展红色实践,传承红色基因。
医院皮肤科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创了武汉市属医院跻身于“国家队”的历史先河。年近90岁的老党员、老支委、皮肤科的老主任孙曾拯率先垂范,坚持每周5次专家门诊,病人不看完,他就不下班,身体力行地影响着一批批年轻党员。
红雁领航,众雁齐飞。皮肤科知名专家曾宪玉,以微信为纽带,为病情较重又无法及时复诊的外地病人、病情复杂疑难等患者人群,在群里随时指导。作为“全天候生命守护神”的她,是继“中国好人”段逸群之后,医院优秀文化培育的又一重大先进典型,是众多优秀医务人员的代表,医院在全院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向曾宪玉同志学习的活动。
由此,包括微信圈“红色头雁”曾宪玉在内,医院今年举行了5次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树立了“中国好人”段逸群、最美基层支部书记童中胜、武汉手语导医第一人张勤、资助贫困儿童的爱心妈妈陈娅莉、身边好人张红芬等先进在院典型,在院内树标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繁荣红色文化
促推医院发展
医院积极投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设立“党员奉献日”,以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健康日必有活动为抓手,积极组织千名党员服务万名群众,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引领,形成服务百姓健康、奉献社会氛围。
红色文化推动医疗服务、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今年1至8月,医院共为158.7万患者提供了满意的门(急)诊服务,共开展新技术45项、新业务9项,推进卒中、胸痛、肿瘤、消化4个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疑难复杂病症诊疗处置能力。医院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改变传统排队就医模式,压缩门诊患者滞留时间,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打造区域医联体和跨区域专科医疗联盟。今年上半年牵头组建“长江中游皮肤科联盟”,使当地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最好的皮肤科诊疗。今年6月,医院获得国家级“综合卒中中心”称号,并牵头组建武汉市区域卒中协调救治体系。
医院改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红色文化的用心繁荣,通过开展40次院领导联片点、12次院长调研、金桥信箱等多种形式,俯身基层,将意识形态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激发全员实干热情上,使干部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做医改的参与者、促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