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楚天都市报】女童做扁桃体手术意外查出罕见病 医生:严重可致聋,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一

发布者:宣传科 时间:2023-07-03 浏览量:669

 “多亏医生规范细致的术前管理,保护了我女儿的听力。”昨日,6岁女童桃桃(化名)的妈妈再次向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代伟林医生表达感谢。她说,女儿本来只准备做扁桃体和腺样体微创手术,但意外发现罕见的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幸亏医生及时微创手术,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听力损伤。

 女童做扁桃体手术查出异常

 一周前,6岁的桃桃在妈妈的陪伴下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准备做扁桃体和腺样体微创手术。根据医疗原则,桃桃做了相关检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

 在梳理术前例行检查结果时,耳内镜检查的结果引起了代伟林医生的注意。桃桃右耳鼓膜前方有一处白色异常点,不是白色脓液、脓痂,也不是涂抹了白色的粉剂类药物,或是鼓膜的钙化斑。但她的耳科听力学与中耳功能检查又显示,听力完全正常、鼓室压图也就是鼓膜的振动情况也非常正常。

 代伟林医生没有放过这一细节,立即向上级医生汇报病情,临时推迟手术,并申请急诊颞骨高分辨率CT。影像结果表明,在桃桃的右耳鼓室前方有一块团块状高密度影像异常表现。医生分析后认为,不排除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其它中耳先天性肿瘤或良性增生性疾病的可能。在将病情向家属沟通交待后,医生决定为桃桃做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同时,增加耳内镜下的微创探查手术。

 医生揪出听力“隐形杀手”

 手术中,在桃桃狭窄的右侧外耳道内,医生使用2.7毫米的耳内镜细心翻开鼓膜,发现了鼓室内边界清楚的白色囊状胆脂瘤样团块物,直径约6毫米,通过吸引器轻轻把它完整吸出来后,再把掀开的鼓膜复位。术后,桃桃没有出现耳部的不舒服。

 医生对这块团状物进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耳科专家李春丽介绍,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率很低,约1.2/10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5至7岁,因为鼓膜完整,也没有耳痛、流脓等病史,所以很难被发现。多数患儿会在数年后出现耳朵反复流脓或明显听力下降,此时才会被注意,而因胆脂瘤典型的破坏作用,中耳传音结构可以被侵蚀,轻者影响听力,重者还可损伤面神经引起面瘫;破坏内耳引起眩晕、严重耳聋、耳鸣;出现严重并发症时还会引起颅内并发症等。

 李春丽提醒,早期先天性胆脂瘤多可通过听力检查、耳镜检查以及颞骨CT检查发现。这一时期,尚未引起鼓膜、听骨、内耳的破坏,且病变范围局限,应尽快行耳内镜微创手术去除瘤体,保护听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