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武汉晚报】“曾医生病患群”群友真情讲述——“她加我微信那一刻, 我觉得自己有救了”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7-07-11 浏览量:604

患有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20多年的熊女士,经过曾医生3个月的治疗和微信指导,终于痊愈了

 病人围着曾宪玉医生等候就诊

【病人篇】


    ■本报昨天刊发曾宪玉医生的报道后,反响最为强烈的是“曾医生病患群”里的铁粉们,他们纷纷来电讲述自己与曾宪玉医生的“聊天故事”,记者倾听了其中几位病友的倾情讲述。



   扫码那一刻,

   我觉得自己有救了

   【彭帅  26岁  荆州  荨麻疹性血管炎】


   “@曾宪玉 吃了这次的药胃有点不舒服,还拉肚子,您看看是不是新增了药的原因,麻烦您帮我调一调药。”

   “这是您给我开的方子。”

   “先把石膏去掉看看。如果还是不行就停药,下次来的时候重新给你开。”

   曾医生跟我在微信上互动了半年多。每每回想起看诊的经历和她在微信上对我的鼓励,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去年6月,我因严重的荨麻疹性血管炎住进当地医院,治疗了近两个月,激素吃到了8颗的最大剂量,但病情始终没有改善。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曾宪玉。上网查介绍,看评分,我发现,几乎所有找过曾医生看病的网友都说她好。

   去年8月10日,我第一次找到曾医生时,全身红肿、手脚肿胀,关节疼痛,浑身就像被蜜蜂蜇了一样疼。问诊、拿脉……曾医生建议我停掉激素,换成中药治疗。我一听,直摇头,之前曾经有过少吃了一颗激素的经历,那种无法言表的痛苦,我今生再也不想体会第二次。

   “别害怕!我们一颗一颗地减!遇到任何问题,你可以随时问我。”曾医生轻声细语地安慰着我,还把我加进了“曾医生病患群”。

   “红肿好些了没有?”“吃药后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手脚是胀痛还是刺痛?”“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再坚持一下,挺过去了就好了。”……每减一颗药,病情就会加重几分,好多次我都坚持不下去了。每天,曾医生都会给我发来微信,关心我、鼓励我、开导我。1个月后,我终于停掉了激素。要不是曾医生一直在微信上鼓励我坚持,我根本没有勇气减药。

   经过7个月的治疗,今年3月,我的病情彻底控制住了,除了手脚偶有灼热外,其余症状都没有了。我很清楚自己的病难治,曾医生一直都在很努力地给我治疗,能有现在这个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

   以前我总觉得大医院医生不爱搭理病人,公式化地问上几句就把病人打发了。之前看病时,我曾多次跟医生要过电话,但都被拒绝了。没想到第一次找曾医生看病,竟然被她主动加进了微信群,随时随地都能问诊。当曾医生拿起手机扫码加我微信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自己有救了。能遇上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我们全家人

   都是曾医生的铁粉

   【睿睿妈妈  42岁  孝感  特应性皮炎】


   “@曾医生,麻烦您看一下检查结果,还需要继续吃头孢吗?”

   “孩子有好转吗?如果有好转,可以再吃3天。”

   “有些好转,左边眼角还有点流水,两边脸上很粗糙,还泛红发热。”

   “继续吃几天头孢。下次来看再调药。”

   “@曾宪玉 小孩周一上午考试中午赶过来,这次没挂上号,能麻烦您补个专家号行吗?”

   “下午直接来吧。”

   以前,曾医生治好了我,现在又治好了我的女儿睿睿和亲戚,我们全家人都被她圈了粉。

   2012年,我因为脸上长痤疮挂了曾宪玉的专家号。之前已经看了两三个月,都没有起色,只吃了一周曾医生开的中药,脸上居然就好了。这个医生很认真,医术也很不错,这次看诊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年4月,14岁的女儿睿睿突然面部发红,干燥脱皮,左眼角不停渗水,影响了视力。女儿是严重过敏体质,我第一个想到了曾医生。女儿在重点中学上初二,平时功课忙。周一上午上完课,我们就直奔火车站,赶下午的专家门诊。“一个见效快,但是贵;一个来得慢,但价格便宜。”曾宪玉把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都摆在我面前,让我自己选。我选择了见效快的方案,一周过后女儿的症状明显好了很多。

   得知孩子学习忙,跑一趟医院不容易,曾宪玉主动将我加到了微信里。一次复诊前我没挂上号,曾宪玉在微信上得知后,主动提出给我们加号。那天看完病已经晚上6点多了,其他诊室早下班了,我感觉很过意不去。

   女儿在用药期间,曾医生经常在微信上询问情况,遇到突发状况发微信给她,每次都会亲自回复,随时给出用药指导。睿睿病情稳定后,曾宪玉就让我们在当地抓药,不用来回跑。

   我有个亲戚比我大5岁,脸上也长了痤疮。我向亲戚推荐了曾宪玉。看诊拿脉后,曾医生判断是子宫肌瘤引起的,亲戚开始不信,一做检查,子宫里果真有两个核桃大的肌瘤,她当即被曾医生“圈了粉”。

   曾宪玉处处为病人精打细算,我深有体会:女儿每次药费都在200元左右。如果确有需要用贵药,曾医生在开药前一定会告知,同一类药中她从来都是就低不就高。我觉得,正是因为曾医生处处为病人着想,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信任她,依赖她。


  曾医生破例

   为我用微信开药

   【杜先生  31岁  十堰  斑块性银屑病】


   “@曾宪玉 曾医生,这次回来后皮肤发紧还疼,后背发烫。”

   “关节如何?感觉身上发热吗?大便还稀吗?有怕冷或者不喜欢吹冷风的感觉吗?”

   “关节还是会疼,身上皮肤严重的地方发热,大便就是稀。冷点比热了身上舒服些。”

   “出汗吗?”

   “还好,感觉运动后出点汗还舒服些。”

   “口干想喝水吗?”

   “是的。”

   “能把舌头照个照片发给我吗?”

   “私信发给您吧。”

   “以前的药停掉,上面这个方子你吃3天,有什么情况随时反馈给我们。”

   早就听说曾医生从来不在网上看诊开药,唯一的一次破例就是为了我,特别感激她,现在我的病情已经有了很大好转。

   年初,我被诊断为斑块性银屑病,同时并发关节炎,全身关节疼痛难忍,在我们当地医院用免疫制剂治疗效果不好,医生建议我换成生物制剂。3月29日,我在朋友的推荐下来汉找到了曾医生。

   她告诉我,生物制剂是治疗银屑病的“终极武器”,短期效果非常好,但远期效果无法预知。时间长了,一旦出现抗体,医生也无力回天,现在能不用尽量不用,可以试着用中药来控制病情。

   开始,每半个月我就要来武汉复诊一次。5月7日,我在群里跟曾医生留言,说这次药的效果不好,出现了她之前预言的身体不舒服。“把后背拍个照发我看看。”曾医生主动提出让我加她发私信。看了照片后,她果断让我先停药,下次就诊时再调药。

   5月16日,又到了复诊的日子。头天晚上10点多,我发微信告诉曾医生,工作上有点事情,没办法按时来复诊。曾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看了我传过去的照片后,破例在网上给我开了方子,并叮嘱“有情况随时说”。

   曾医生说过,我是她这些年在门诊遇到的最严重的银屑病患者,实在不忍心我的治疗半途而废才会给我破例。之所以敢破例,也是在充分了解了我的病情,并提前预见了可能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的。看诊的这3个月,我亲身体会到了曾医生的认真、细致、温和和严谨。


                                                                                                                                                                                                             文/记者刘璇 通讯员谢沛霖 喻锎 严睿 图/记者何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