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热情主动的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积极推进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出院后。护理部号召在各住院护理单元中开展了“为住院患者献爱心,出院患者家访送健康”主题活动。我院各病区的护理人员在科护士长和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踊跃思考,制定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将以病人为中心,时时刻刻献爱心的活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我们的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现在各病区的护理人员除了常规的为病人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还开展了各种的便民措施,比如温馨的入院驿站,健康教育园地,便民盒,便民雨伞和爱心糖果。同时各病区还根据自己的特点也制定了特色的温馨举措,比如我们外科片区制定的外科健康教育手册饮食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详细地讲解了手术前后的饮食种类和要求,使病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肝胆和胃肠外科的手术病人术后对于饮食有特殊的要求,于是科室的护士们为他们特意在营养食堂定做了爱心米汤,对于病人来说既暖胃又暖心。我们脑外科由于急诊手术较多,很多病人来时太匆忙没来得及带日常生活用品,护士们为病人准备了爱心包,里面有牙刷和一次性的毛巾,对于病人来说真的是很方便。我们的肾内科为透析置管的病人准备的美丽丝巾,在维持他们美丽形象的同时也保护着他们的隐私。我们的重症病房为危重病人准备的各种衬垫很多都是我们护士亲自缝制的,那些柔软的衬垫还包含着我们护理人员满满的爱心。在我们医院在各个病区的这样充满爱心的举措真是举不胜举。
一位古罗马的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最需要的是一只肯去拉人一把的手。”有时候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点关怀、、一只援手、一颗爱心,往往就能成为他们走出困境,继续前行的力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病房,也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但感人的故事,它们就像广阔无垠的大海中一朵朵小小的浪花,点缀着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2013年11月7号楚天金报刊登的一则感人事迹是真实发生在我院骨科的一件事。一位老年患者拒绝家属的陪同自行在厕所洗浴,由于病人年老体弱体力不支,坐在洗浴盆里,无法起来。被夜班小朱护士发现,当时由于门是反锁的无法打开,值班护士通知了相关部门但由于怕暴力开门伤到病人,一直没办法解决。最后小朱护士发现门的下板是活动的就徒手将门板拆卸下来,毫不犹豫的爬了进去将老太太救了出来,当小朱护士用被门板划伤的双手搀扶着老太太从厕所走出来时,一直在旁边焦急等待的女儿当时就感动的流泪了。回想这几年我们一路走来,在护理部要求下我们全院各病区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温馨服务,便民的服务和优质护理服务事实上就是希望我们用爱心,热心和真心让我们的病人真正体会到关心、关爱和温暖,让我们护患的天空出现更多的彩霞。这也是我们长久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关爱不仅表现在住院病人身上,还同样体现在出院病人身上。除了坚持多年的出院病人随访外,还成立以科为单位以病种为基础的专科健康教育俱乐部。健康俱乐部吸纳了大量的出院病人为会员,我们定期召开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普及专科知识,满足病人的需要。对于特殊的,行动不便的病人我们还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家访,为病人做宣教,指导病人做伤口的护理。我们的护理人员还自发的为老病人欢庆他们的生日,从他们真情流露的微笑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不是亲人人胜是亲人。
诗人泰戈尔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我们护理人员就是那群飞翔在蓝天中为病人解除疼痛的白衣天使。我们没有太多的奢求,只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缓解病人的痛楚,走进他们的心里。
通讯员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