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护理新闻

我院成功举办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及处理专题活动

发布者:护理部 发布时间:2025-03-26 浏览量:380

立足压疮风险 共研防治策略

--我院成功举办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及处理专题活动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医疗器械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愈发广泛,随之而来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DRPI)问题逐渐凸显,目前DRPI已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为持续提升临床护理人员DRPI管理及防治水平,进一步降低临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025年3月14日,我院护理与质量安全委员会下设的压力性损伤风险管控组和伤口造口专业化组联合举办了“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及处理专题活动”。各病区护士长、临床护士共计160余人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索DRPI预防及处理的相关策略与实践路径。

会议由护理部副主任张林英主持。活动中,张林英副主任指出DRPI的预防需“防大于治”,强调了早期识别与个性化干预的重要性,希望临床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做好DRPI风险评估的前移,加大技术创新的转化,加强处理流程的优化,强化经验总结的凝练,同时要将好的改进措施纳入标准化操作流程(SOP),从而不断提高DRPI管理质效,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压力性损伤风险管控组组长陈蔚护士长分享了我院2024年压力性损伤现状,我院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全年各季度均低于国家和省中位线水平。陈蔚护士长就大家对医院压疮性损伤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护理部给予压力性损伤风险管控组的指导和全体护理人员对管控组各项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综合医疗科(老年病科)黄培护士长汇报了一例因使用无创呼吸机造成面部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的典型病例,黄培护士长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回顾分析,对科室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及经验总结进行了汇报分享。与会人员针对该案例的根因分析、流程处理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优化策略。

为引导护士从患者视角出发,换位思考,通过改善工作细节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强化“以患者为中心”和践行“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案例汇报结束后,紧接着开展了“‘患’位思考——我想更懂你”的主题角色体验活动。由内分泌科护士丁文杰亲身体验无创呼吸面罩应用减压贴前后的真实感受,在听取了丁文杰的真切感受后,参会人员深刻认识到使用减压用具对于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重要意义。

内分泌科专科护士刘伶俐围绕《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指南(2020版)》,对DRPI的定义、分期、易发人群与部位、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讲解了DRPI预防要点,同时根据最新指南举例指出骨外科器具固定、ICU器械多等易引发损伤的情景,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引。

来自重症医学科多年工作经历且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重症专科护士梁前芳老师从器械选择、皮肤评估、技术创新、皮肤保护、多学科协作等维度,分享了多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DRPI的预防和处理心得,同时展示和分享了各种预防类减压敷料的裁剪技巧,通过讲解和展示既丰富了参会人员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同时又为各类器械在临床护理中的预防处理提供了方法路径。

交流互动环节,参会人员就“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压力性损伤的措施”二大核心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纷纷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

重症医学科彭丽清护士长和神经内科孙纯护士长就有效降低医院DRPI的发生率,从科室制度和人员质控等环节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护理管理者针对压疮性损伤开展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

活动最后,护理部主任王莉进行了总结,指出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防治需要从“被动处理”转向“主动预防”,希望大家从风险评估与早期识别、器械的选择与适配优化,皮肤的保护与护理,技术创新与工具应用,多学科协作与患者教育等维度着手,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实施精准化护理,通过持续的改进与创新,推动器械使用的“安全化”升级。同时要将临床实践中好的案例、好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凝练,加强最佳实践的推广交流,从而让更多的科室、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此次活动的举办,加深了护理人员对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认知,提升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也为医院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深化学科发展、保障患者健康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