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芝 麻(胡麻仁)
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干燥,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干燥。药材以颗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处方用名】 黑芝麻、炒黑芝麻。
【规范方法】[1] 黑芝麻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黑芝麻 取净黑芝麻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药典方法】 黑芝麻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炒黑芝麻 取净黑芝麻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有爆声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鉴别】
1.理化鉴别 取本品1g,研碎,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 小时,倾取上清液,置试管中,加含蔗糖0.1g的盐酸10ml,振摇半分钟,酸层显粉红色,静置后,渐变为红色。
2.色谱鉴别 环己烷-乙醚-醋酸乙酯(20:5.5:2.5)为展开剂, 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2]
【含量测定】
1.微量元素的测定[3] 将黑芝麻用去离子水冲洗三次,80℃烘干至恒质量.用分析天平称取质量各3.0000g,称三份.分别置人干净的瓷柑蜗中,编号,放人马福炉中.逐渐升温,于100℃、200℃、300℃、400℃、500℃各保持1h,至600℃时保持4h后取出冷却.分别加人5mL,3m01·L-1HCl在水浴中提取0.5h后,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全部转移至5mL容量瓶中定容,用WYX—40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其金属元素含量。
2.色谱柱为DB-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i.d.x 0.25μm);氦气作载气,流速1mL/min;进样1μL;分流比40:1。柱温程序为50℃(2min),以5℃/min升至300℃(3min)。质谱测定中,离子源温度为200℃,电离模式EI(70eV),扫描范围30u/s一500u/s。[4]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 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0.
[3]王平,孙慧,等.黑米、黑豆、黑芝麻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002(001):95~98.
[4]尹佩玉,容蓉,等.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黑芝麻中黑色素的结构类型[J].色谱,2001,019(003):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