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处方用名】 金银花、金银花炭。
【规范方法】 金银花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金银花炭 取金银花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1]
【成品性状】 金银花 呈捧状而弯曲,长20~30mm,上粗下细,黄白色或绿白色。气清香。味淡微苦。
金银花炭 形如金银花,焦褐色。[1]
【鉴别】
1.显微鉴别
忍冬粉末:浅黄色。(1)腺毛有二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部略平坦,由10-30个细胞排成2-4层,直径52-130μm,腺柄2-6个细胞,长80-700μm;另一种头部呈倒三角形,较小,由4-20数个细胞组成,直径30-80um。腺柄2-4个细胞,长25-64μm。腺毛头部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2)非腺毛为单细胞,有二种;一种长而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非腺毛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有的具单或双螺纹。(3)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直径60-70μm,外壁具小刺状突起,萌发孔3个。(4)柱头顶端表皮细胞呈绒毛状。(5)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直径6-20-45μm。[3]
粉末黄白色,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外壁具小刺状突起;腺毛和非腺毛极多,非腺毛金黄色草酸钙簇晶较多,螺纹导管较多,柱头表皮细胞呈绒毛状突起、花冠顶端表皮细胞呈乳头状。[4]
花粉粒类形,外壁有疣状突起,有三个萌发孔;2.腺毛,黄棕色呈莲蓬状,内含分泌物;3.非腺毛,大多由单细胞组成的厚壁和薄壁细胞;4.花冠裂片顶略表皮细胞呈乳头状;5.雄蕊柱头细胞作绒毛状突起,其下方薄壁细胞内含有小型草酸钙簇晶;6.花粉囊内壁细胞具螺旋状点状增厚。[5]
主要显微特征(1)腺毛:较多,有两种类型。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部平坦,侧面观约10-33细胞.排成2-4层。直径48-108μm;柄(1-)2-5细胞,长70-700μm。另一种头部呈类圆形或略扁圆形,约6-20细胞,直径2-80um ;柄2-4细胞,长24-80μm 。(2)厚壁非腺毛:极多。单细胞,稀有2细胞,平直或稍弯曲,长约45-990μm,直径14-37μm,壁厚5-10μm,表面微具疮状突起,有的具单或双螺纹;另有极多薄壁非腺毛,单细胞,甚长,弯曲或皱缩。(3)花粉粒:黄色。类圆形或圆三角形,直径60-92μm,外壁表面有细密短刺及圆形细颗粒状雕纹,具3孔沟 。[6]
2.理化鉴别
2.1.取本品少量用80℃温水浸出3次,浸波减压浓缩酸化后用乙酸乙酝萃取,萃取液4,和后用水萃取,减装燕干即得。在酷酸或硼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反应显亮黄色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则转为鲜红色。[5]
2.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 5ml,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2]
2.3.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 5ml,浸渍1h,过滤,滤液作供试品,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4cm×8cm)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绿原酸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
3.荧光鉴别[5]
荧光下观察原生药:鲜黄色荧光;雄蕊:花丝:蓝色荧光;花药:橙色荧光;雌蕊:紫色荧光。
【检查】
1.总灰分 取供试品2~3g(粉碎过二号筛,混合均匀),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不得过 10.0%。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锅中注意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锅,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不得过3.0%。
【含量测定】
1.高效液相法
1.1.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μ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50%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1.5%。[2,8]
1.2.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冰乙酸=20:8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4nm.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峰面积计算应不低于6000,分离度按绿原酸峰面积计算应不小于1.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0.0214g,置100m1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到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金银花药材粉碎成细粉后,精密称取2.0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两次,每次30分钟。加醇量第一次为50ml,第二次为30ml,滤过,合并滤液,残渣用热乙醇(95%)洗涤两次,每次10ml,合并滤液,将滤液移至l00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此溶液lml置l0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样品测定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样品溶液各20μ1,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技上述色谱条件,用外标法进行测定。[9]
1.3.色谱条件 色谱柱:NovapokC18注(3.9×150n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25:75:0.2);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320nm。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绿原酸对照品.以甲醇制成10.72μg/ml的溶液备用。
样品溶液制备 分别取金银花样品,研细,精称0.5g左右,加70%乙醇10Dml.超声震荡提取30min,滤过,定容至100mL。精取1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混匀.作为样品溶液。[10]
1.4.色谱条件 层析柱:Shim—Pack CLC-ODS 6×150mm,5μm, 保护柱:Shim—Pack CLC G-ODS 4.0×1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甲酸(30:70:1.5;V/V),流速1.0m1/min, 柱箱温度:40.0土0.1℃,检阅器:UV-330nm,0.06AUFS。
溶液制备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绿原酸标准品5.00mg,置10m1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置冰箱保存备用。
样品溶液的制备 将样品粉碎,过20目筛,置烘箱中50℃下恒温烘烤90分钟.精密称取样品粗粉0.1000g,加入甲醇10.00ml,浸泡24小时,超声波振荡提取30分钟,用G6号砂芯漏斗过滤,取滤液少量以流动相稀释10倍。[11]
1.5.色谱条件 色谱柱及分析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4.0mm×10mm美国惠普公司) CHSP=2mm/min,流速=l.Oml/min,衰减=溶剂峰为9,样品峰为7 流动相;水一甲醇一冰醋酸(80:20:1) 柱压=93bar1% 检测波长=326nm。
标准曲线的测定 取绿原酸对照品l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版中,加5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取0.5,1.0,1.5,2.0,2.5,3.0,3.5置10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掐摇匀进样25μl在362nm波长下进行测定。[12]
1.6.分析柱:Shimpack ODS (150mm×6mm );预柱:YWG C18 (30mm×4.6mm);流动相: 0.2mo1/L NaH2P04-甲醇(75:25,H3P04调pH3.2);流速:1.O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27nm。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用50%甲醇溶解,并稀释成浓度为l000μg/ml的对照品贮备液,因绿原酸受热见光易分解,宜用棕色量瓶贮存并置4℃冰箱备用;精密量取该贮备液适量,用50%甲醇配成含绿原酸分别为20,40, 60, 80, 100及120tig/ml标准溶液,各进样20μl按色谱条件测定。以绿原酸峰面积(X)对标准溶液浓度(Y)回归得直线方程。
测定方法 精密称取样品粉末适量,置50m1锥形瓶中,加50%甲醇约30m1,超声波振荡提取30min,放至室温后,将提取液滤入50m1量瓶中,并用50%甲醇洗涤容器和残渣数次,洗液并入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吸取20μl进样测定,所得结果代入当日回归方程计算,即得。[13]
2.薄层扫描法测定绿原酸含量
2.1.层析及扫描条件 吸附剂:聚酰胺薄膜。展开剂:异丙醇—甲醇(10:0.5)。检测波长:紫外灯254nm。测定条件:荧光光度法方式锯齿扫描,激发波长为A=254nm(Hg灯),3号滤光片,线性化参数SX=1,狭缝1.2nm ×1.2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样品液的制备 取金银花粉末(过40目筛)0.5g,精密称定,准确加入甲醇50ml,超声提取2次,每次15min,过滤,滤液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作为供试液。
样品的测定 照上述层析条件,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对照品溶液1μl和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展开,取出,吹干,固定于玻璃板上,扫描测定并计算含量。[14]
2.2.样品处理:将样品置入烘箱60℃烘干至恒重,粉碎,过40目筛。
提取液的制备:精确称取忍冬花样品1.0g,置于150m1的锥形瓶中,量取100ml的95%乙醇,于85℃恒温水浴上,回流1 h,过滤。滤渣加100ml的95%乙醇,于85℃恒温水浴上,再回流1h,过滤。滤渣用少量95%乙醇洗涤,过滤,共3遍。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置于100m1容量瓶,用95%乙醇稀释至刻度。
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绿原酸对照品2.5mg,加少量95%乙醇溶解,置100 m 1容量瓶中用9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样品含量测定:精确吸取样品提取液1ml,分别置于100m1容量瓶中,用95%乙醇稀释至刻度。以95%乙醇作空白,在325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其绿原酸的百分含量。[15]
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忍冬苦苷7.54mg,加甲醇溶解,最后定容至50m1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1508mg/ml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液1ml,完全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8m1;加入1ml0.5%亚硝酸钠溶液,放置6min;再加入1ml10%硝酸铝,放置6min;加入1ml10%氢氧化钠,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2g金银花药材粉末,加入100ml圆底烧瓶中,用50ml95%乙醇水浴(80℃)加热回流4h(经考查黄酮类物质已提取完全),滤过,吸取5ml滤液,置于蒸发皿上蒸干。用25m1的蒸馏水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取下层液置于水浴上蒸干。用25m1的0.5%碳酸钠溶液完全溶解,吸取5m1于25m1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依“对照品溶液制备”项下显色,备用。
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对照品、供试品溶液适量,于400~600nm扫描,得知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一致,均为510nm,故确定510nm为测定波长。[16]
4.微量元素测定
SpectroAA一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Vadan公司) 测试条件为:波长248.3nm,灯电流5.0mA,狭缝0.2,空气流量4.5L/min,乙炔流量1.41/min;0.45μm微孔滤膜 用前经稀HNO3处理;AmberIite XAD—2大孔网状树脂 制成由1.0×7.0cm的树脂交换柱,使用时用与过柱液相同的盐酸溶液平衡柱子。
金银花水煎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2.500g左右干燥金银花样品,加适量水,头煎40min,二煎20min,冷却,过滤。将头煎、二煎液充分混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弃去颗粒物,滤液即为水煎液可溶态样品,滤液定容至100mL。
金银花中可溶态Fe总量测定 取适量可溶态试液,用HNO3—HClO4消化完全,稀盐酸溶解残盐,定容混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Fe的含量。样品均作双份,同时作空白试验。
Fe的可溶性有机态和无机态的分离与测定 将适量通过0.45μm滤膜的可溶态试液的pH调至2.0,以5.0ml/min流速过柱,然后用1.0%HNO360mL分3次以7.Oml/min流速淋洗树脂柱,收集流出液和淋洗液,将两者合并,湿法消化,定容,测定元素Fe的无机态含量;然后用丙酮溶液30ml以5.OmI/min流速分3次淋洗树脂柱,收集淋洗液,除去液中丙酮后,消化测定,测得元素Fe的有机态含量。[17]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与用量】 6 ~15g 。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2.
[3]李家实主编.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56~357
[4]陈桂荣.金银花真伪及掺伪物的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1998.012(001). 7~8.
[5]张朝云,冯博杰.柴胡,连翘,金银花的生药鉴定[J].天津医学院学报,1994.18(2): 68~71.
[6]徐菊岚.曹沛琴金银花与其混用品芫花的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1994,8(4):6~7.
[7]宋吉莲,毕春喜.对《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金银花鉴别方法商榷[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2):119.
[8] 谢岱,林世和,余南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咽舒茶中绿原酸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30~431.
[9]吴春华,胥德福,等.HPLC法测定金银花药材含量[J].黑龙江药,2002, 5(2):89~90.
[10]刘高峰,周桂芬,等.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J].中医药学报,2001,29(3):51.
[11]丁一上,赵玉俐.HPLC对5种新疆地产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测定[J].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7,19(1):1~2.
[12]石连成,王月华.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J].黑龙江医药,2002,
15(2):92~93.
[13]张丹,李章万,姜焱.HPLC测定金银花、菌陈及其10种中成药中绿原酸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6,16(2):83~85.
[14]周志锦.金银花及其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
26(4):82.
[15]陈豪.2种不同来源金银花的鉴别及绿原酸含量分析[J].福建中医药,2004,35(2):38~39.
[16]邢俊波,李会军,等.中药金银花质量标准研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19(3): 169~170.
[17]黄国清,彭珊珊.食用花卉中微量元素Fe的可溶性有机态和无机态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 25(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