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大家好!我叫魏丹,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已20余年。从一个刚毕业的临床医生,到现在管理着四个病区有120张病床的神经内科,我和所有的临床医生一样,天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病患和他们的家属。
现在医患矛盾突出,已成为社会共识。医生们感觉到患者不好说话,而患者认为医生冷漠,到医院看病难,对医生和医院不信任。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做一个让病人相任的好医生呢?我的感受是:从病人角度出发,真心实意待他们,诚心诚意帮助他们,将医生这个职业和医学这个行业的温度传递给他们,他们一定会真正的相信你,理解你。因此,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紧紧拉住病人的手》。
把我所知道的告诉病人,同时把我的心交给他们
病是生在人的身上,我们医生看病不是针对病,而是人。人又是社会的综合体,除了病,影响他看病的还是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等等。现在的病人到医院看病,最担心的是什么?两个,一是怕自己得了什么不好的病,治疗效果不好;二是怕钱花多了,被宰。相对应的,他们到医院来最想满足的两个愿望是什么呢?一个是详细了解自己的病情,二是合理的费用。其实,病人的两个担心和两个愿望都落脚在医生的坦诚、真心和细致上。
我在给病人看病时,会将我所知道的与这个病人相关的知识全部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们,我告诉他们,治疗这种病有哪几种治疗方法,它们的长处和短处,治疗效果和费用如何。当与他们一起商量着定下治疗方案时,我还会向他们保证,我一定会竭尽全力。
病人心里有数了,因为对疾病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感消除了,对自己的病情和预后及可能出现的反复心里有底了。他看到了医生的坦诚和真心了。
前些日子,有位73岁丁爹爹因为脑卒中住院,我检查后确诊他是进展性脑卒中。这个病的规律就是在好转前有一个加速恶化的自然过程,医学界至今都没弄清这个过程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发生的。我接诊丁爹爹时,他能自己走路,我告诉他一周内他可能会偏瘫,当时他不理解,当我仔细解释清楚后,他说理解了,并表示一定配合我的治疗。
果然,第三天,丁爹爹半边身体瘫痪了。他在病床上对我说:“没关系,我相信你,这是个过程,我现在就等着它过去!”第十天时,丁爹爹的半边身体开始恢复,见到过我,很高兴地说:“你算得真准!我真的又能动了!”。
丁爹爹转去康复科时,拉着我的手,感慨地说,他是老病号,住过不少医院,见到的医生就是交代一下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像我们提前告知病情的,还是很少碰到,能主动告诉他治疗效果的,更少,看完了病,出了院,对自己的病情一头雾水,那样看病心里总是不踏实,对医生也很难产生信任感。
医生按部就班,虽然也能治好病,但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医生如果不给病人讲清楚,不让他对你产生信任,那么,在治疗过程中,他会始终悬着一颗心,他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医护人员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影响的是医患之间的关系。
拉住病人的手,鼓起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潜能,扶着他们度过生命中的特殊时期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100多年前特鲁多医生刻在自己墓碑上的墓志铭。它深刻阐述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和医学这个职业的人的温度。
与100多年前相比,现在的医学手段尽管已经很先进了,但仍然不能说这些医疗技术和手段是万能的,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仍然非常重要。
我们神经内科的危重病人,大多有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治疗康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病人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和潜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做医生的,鼓起他们战服疾病人勇气,唤起他们的潜能,应该是除了治疗之外又一个重要手段。
一个60多岁的女病人,因突发脑卒中,上呼吸机三个多月。等她能自主呼吸时,呼吸机停了,管子却不能拔,一拔,她就会发生胸闷气促,恐惧。原来三个多月的时间,她已经对呼吸机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担心拔了管子后她就死了。
我来到她的床前,天天跟她讲她的病好了,现在的呼吸是她自己的呼吸,管子不起任何作用,并一点一点给她做堵管试验。我开导了她一遍,还要求她的住院医生、管床医生每天再给她讲一遍,消除她的、恐惧。第五天时,这位病人终于消除了恐惧,我们顺利地拔了管。
不管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问诊时,我常常会问患者一个问题,你知道健商吗?
时间允许时我会向患者解释,这个健商就是一个人的健康智慧以及对健康的态度。它由五个要素组成,即自我照顾、健康知识、生活方式、健康心理和生活技能。
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来说,掌握这五个要素非常重要。以脑卒中为例,健商的高低,与发病率密切相关,也决定了往后的复发率。具体而言,由于自我照顾、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的欠缺,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夜生活过度、工作压力大等,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我都要给病人絮絮叨叨地讲一通,我渴望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我也渴望他们在我的影响下选择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把这一行动,看做是我伸向病人的手,我希望通过这只手,传递医学的温度,传递我的温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