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武汉晚报】先天性白内障黑暗中苦候13年盼来光明 父子两代医生为患者接力治疗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5-04-16 浏览量:455

  本报讯(记者余乐 通讯员杨敬慈)现年53岁的何先生,至今视力良好,裸眼视力可达1.0。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曾在黑暗中艰难等待了13年,才获得如今的光明。昨天,他致电武汉市第一医院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发来精心保存的老病历照片。

   根据病历照片,何先生1978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病历上还清晰地写着:“双眼视物模糊,晶体混浊,诊断:先天性白内障……”再翻看他1991年的住院病例,“双眼角膜透明,人工晶体位正。”这意味着他的视力已经恢复。

   何先生回忆,1978年自己还是名高中生,却出现视力模糊,后来他到市一医院眼科就诊,接诊的汤佩清主任告诉他,这是先天性白内障,需要更换晶体。但由于当时国内外该项技术发展都不成熟,硬要做的话效果不会太理想,建议他过几年再来。何先生只好回家等待。

   直到1991年,何先生已近乎全部失明,工作出现困难,随后连走路也需要人牵引搀扶。多方打听之下,他得知当时武汉市只有市一医院引进了国外的晶体移植技术,他满怀希望,再次就医。

   没想到,汤佩清主任的儿子汤林成了他的主刀医生。汤林拉着他的手说:“我父亲对你印象很深刻,当时觉得你那么年轻便要失明很痛心。后来我们眼科特地赶赴美国学习,回国后又深入研究,现在技术已成熟,但我父亲在家总是念叨你,后悔当年没有留下你的联系方式,现在可好了,你又回来了。你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让你重获光明!”

   就这样,等待了13年,何先生顺利更换晶体,重新擦亮双眼。他激动地说:“幸好当时遵从医嘱,信任市一医院眼科,等待虽痛苦却是值得的!”

   如今,程旭康成为市一医院眼科主任。他介绍,自1990年于湖北省率先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以来,25年间已帮助两万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如今,该科开设有白内障专科、眼底病专科、青光眼专科、屈光手术专科、泪道专科、斜弱视专科等多项专科专病门诊,白内障手术、青光眼诊断与治疗、眼底病的诊断与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等多项专病治疗都在湖北省享有较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