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荆楚网消息(记者郝菁 通讯员 杨敬慈)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咳嗽、便秘这样的“小毛病”,而荆州53岁的李先生竟因为慢性咳嗽和便秘,患上了食道裂孔疝,食道下段和大部分胃底几乎全部疝入胸腔了,且胃的贲门已经失去了括约肌的功能,让自己的胃“咳”到胸里。
一开始,李先生以为只是咽炎,吃点止咳药应付了事。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开始出现上腹部闷疼、返酸及嗳气等症状。尤其是夜间,这些症状更为明显,边咳边反酸,难受至极,严重影响到了休息和工作。他在荆州当地医院诊断为“食道裂孔疝”,经过内科综合性治疗也没有根本改善。于是,他通过医疗网站找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副主任医师闵凯。闵凯远程详细询问病史并参阅胃镜结果后,初步诊断为食道裂孔疝(混合型)及胃食道返流功能障碍,建议他及时到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李先生赶紧从荆州来到武汉,住进位于武汉市第一医院新外科大楼10楼的胃肠外科。
然而检查中发现,李先生的食道裂孔缺损竟然直径超过了5cm,必须行手术治疗。综合诊断后,闵凯在该院新外科大楼的4楼手术室内,为李先生进行了食道裂孔的缺损缝合修补术,然后再用特殊补片进行了加固,最后再对胃底包绕,进行了折叠手术,给他的食管戴上了一个“围脖”。经过两个手术的叠加后,“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手术(Nissen)”,完全缓解了他胃食道返流带来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术后李先生感觉良好,进食后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以前的那些消化道症状完全改善了,他终于可以摆脱药瓶子,睡个安稳觉了。
闵凯介绍,以往遇到这类病例,都是开腹或开胸手术,手术切口接近15~20厘米,确实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创伤,但现在通过腹腔镜技术手术,术中视野开阔,能够很清晰地辨认重要的血管和脏器,以防止术中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且腹部只有5个不到1厘米的小孔,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出血仅会打湿一块纱布,疼痛也十分轻微,恢复也很迅速。而给食管“戴围脖”,即胃底折叠术,是国外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主要针对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及抗胃酸返流到食道里,消除烧心,返酸以及胸痛的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180度、270度、360度等各类折叠方式。术中主要是以胃底包绕食管,好似给食管戴了个“围脖”,但能让胃内的正压传到围绕食管这个新“围脖”从而压迫食管,通过胃内压力的单向活瓣功能,使食物可以由食管进入胃内,而不可由胃返流入食管。
闵凯提醒,许多人都认为像长期慢性咳嗽或便秘这样的“小毛病”都没太大关系,听之任之者较多。但其实,像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慢性胃返流性食管炎导致的间断呕吐等“老毛病”,都是增加腹内压的诱因。长期的腹腔压力增高,会使胃体疝入膈肌之上,也就是被“咳”入或“吐”入胸腔,从而形成食管裂孔疝。所以,有这些“老毛病”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医治好这些“小毛病”。
同时,食道裂孔疝分三种类型,大部分的食道裂孔疝患者都伴有胃食道返流功能障碍,大约70%的此病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闷疼、返酸及嗳气等症状,可以通过内科治疗。但诊断明确的食道裂孔疝及胃食道功能障碍的患者若经内科服药治疗后效果仍不理想者,应尽快考虑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且应尽量到综合性医院,找具有丰富的疝外科及胃肠外科手术经验的专家进一步诊断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