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武汉市第一医院2017年新春贺词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2016的篇章悄然翻过,2017的大幕徐徐拉开。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院领导班子,向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全体干部职工,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
2016年,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医院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们积极践行“中医有品牌、西医有特色,中西医结合显优势”的发展方向,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们坚持按照“稳增长、调结构、强内涵、增信心”的工作思路,各项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这一年,我们隆重召开医院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牢记“医院发展、患者满意、职工幸福”的“一医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收获足以让我们喜上眉梢!
各项指标继续领跑武汉市属医院
湖北省“三八”红旗集体
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
湖北省卫生计生科教工作先进集体
武汉市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三等级
武汉市先进基层党支部
……
★2016十大亮点事件★
1、“学术范”越来越足
2016年,医院正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
2、“学贯中西”三十年
2016年,是医院挂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0周年。
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师承指导老师5名、师承继承人14名,省中医大师3名,省中医名师6名,省中青年知名中医5名。“张唐法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又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同期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标杆。并新开设“四大经典”精英班,中青年骨干重温中医四大经典。
3、关闭门诊成人输液室
9月19日,医院启动“关闭门诊成人输液室”计划,10月8日正式关闭门诊成人输液室。这是武汉首家取消门诊输液的医院。
4、“互联网+大急诊”多救很多人
2016,医院首次尝试大急诊:打造急性脑卒中、急性创伤、急性胸痛、急诊产科四大“急救绿色通道”。
5、儿科病房14年后重启
12月28日,儿科病房在关停14年之后重启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院儿科病床达50张,年门诊人数达到15万左右。后因政策改变及国家预防免疫工作的完善,只保留门、急诊。如今迎来二胎潮,儿童就医难、住院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我院挺身而出承担社会责任,决定重新开设儿科病房。
6、开办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底,由我院直办的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易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该中心位于硚口区工农路6号硚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大楼(B栋)内,设置配备几乎与一家医院相当,常规科室、检查项目一应俱全。
7、首届“江城膏方”节受热捧
2016年底,医院举办首届“江城膏方”节,请出“国宝级”中医和药师,带领膏方专家和中药师团队,组成膏方团,为市民辨识体质,量身配置一人一膏。并申请专利商标“江城膏方”。
8、医疗技术越来越牛
2016年,共开展新技术9项、新业务7项。邀请客座教授来院授课412次,参与会诊查房258次,完成高位嫁接手术155台次,全力推进高精尖技术发展,疑难重症处置能力明显加强。
9、药学部从幕后走到台前
2016年,院内新开设抗凝药物、妊娠哺乳期用药、中药合理应用等9个专科药师咨询门诊及微信咨询平台,好评如潮。
10、在家用手机直接“问医”
医院一再优化服务流程,相继完成门诊药房、挂号收费、静脉抽血、门诊检验、中医外治中心等多处实地改造。优化预约挂号、新农合转诊及超声、CT、MRI、胃肠镜等大型检查预约服务……并创举“云随访”服务。患者通过手机APP、微信就可收到医生护士发来的术前、术后健康宣教、出院指导、门诊健康处方,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短信向医护咨询、提问等。
新故相推,日升不滞。成绩的取得源自全院职工携手并肩,努力奋斗。然而,标兵在前,追兵逼近。当前,医院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发展关口。我们务必要以坚定信心,饱满的热情,驱动新引擎,激发新能量,重塑新优势,更好、更快地推动医院转型发展。
2017年,是医院建院90周年。站在新起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拼搏赶超,定能全面开启医院转型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