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武汉晚报记者余乐 通讯员谢沛霖 喻锎 杨敬慈 徐若云
昨从武汉市第一医院获悉,该院新外科大楼已正式对外开诊,已有病人陆续入内诊疗。这意味着,全省首家垂直快速通道正式开通,急重症病人的救治不用走出这栋大楼,从急救到手术到术后治疗,全都可以在这一栋楼里完成,病人不用再在楼与楼间转诊,大大节约了抢救时间。
看病、检查、手术都在一栋楼
病人就诊只坐电梯不用出门
昨在市一医院门诊看到,新外科大楼与门诊紧密相连,过去的急诊中心已迁入新楼一楼大厅。不要小看这一点变动,对于来看急诊的市民来说,将为他们节约宝贵的抢救时间。
走进新大楼,一进门就是急诊科,二楼、三楼分别是放射科、检验室、介入室和重症监护室,四楼是手术室。往上走,科室设置以外科、手术为主。据介绍,这种楼层安排,目前在武汉市还是独一家。
该院副院长陈国华说,这种设置参照了国际上的先进思路,以手术科室为主,将涉及急重症救治的相关科室整合到一栋楼里,打造出一条快速救治通道。更可贵的是,这条通道是垂直的,从一楼开始,逐步上升,病人只用坐电梯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不用再像过去,在楼与楼之间寻找放射科、检验科等,把可贵的抢救时间浪费在转诊中。
时间就是一切。陈国华举例,人体的神经细胞在血流完全中断、缺氧的情况下,最多能存活5—8分钟,所以抢救越及时,大脑损伤就越小,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发病后的每一秒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目前,新外科大楼里又特别开设“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急诊科、神经内外科、检验科、放射科、介入科打破科室界限,形成一个治疗小组,为病人提供最及时的救治。
据透露,下一步,这栋新大楼里还会成立急性创伤中心,胸痛中心,也都是跨专科合作团队,让病人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各大外科云集同一栋楼
合力挑战市民老观念
提起市一医院,武汉人的第一反应是“皮肤科蛮好”。确实如此,但不仅如此。市一医院是全国最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临床科室32个,其中就有27个专科分别为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
除了皮肤科,市一医院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但在业内响当当的好专科。
以新外科大楼竣工为契机,市一医院将16个特色专科云集一楼,包括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心胸血管外科),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和急诊科,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周围血管(中医科)等。其中,又以外科、手术科室为主。陈国华说,这栋新外科楼也是一面旗帜,有望改变市民对市一医院的固有印象。
能够入驻新大楼的科室,都有骨干专科,各有绝技。比如,普外科开展直结肠肿瘤、早期胃癌等肿瘤的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但效果跟传统开放手术一样,甚至更好。以直结肠肿瘤为例,腔镜手术的切口从20厘米缩小至四五厘米,不用备血,术中出血量仅打湿一块小纱布,致命性的并发症基本消失,术后10天就能出院。
在骨科,为高龄老人做某些骨折手术时,首先要做闭合手法复位,让偏移的骨头重回原位,再做微创手术,在大腿部切开3个1-4厘米的小切口,放入钉子固定患处。手术时间不到1小时,不用输血。术后麻醉清醒后,老人大都能起身半坐,3—7天后便可在步行机的协助下行走复健。这在其他医院,很难做到。
神经外科则有一项“尖板眼”,用神经介入栓塞术取代以往的开颅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据介绍,栓塞术只需在股动脉上扎一个针眼,通过微导管将微弹簧圈送至动脉瘤,把动脉瘤填满,瘤体就不会再破裂,解除生命警报。
新外科大楼亮点纷呈
“高大上”的手术室
在新外科大楼,手术室整整占据了一层楼,多达22间。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疾病,手术室的大小、设备等都有个性化设置。
手术室还有三大功能,堪称“高大上”。第一,系统集成,能整合各种内窥镜设备。第二,数据管理档案化,实时存储高清图像,视频。可以对接医院影像、信息系统。第三,远程医疗,实现外科手术教学和演示的实况转播。
“快准稳”的检验科
新外科大楼里的检验科,设有全省一流、引进自美国的全自动检验流水线,可同时检测100个项目,只需抽1管血就能进行生化免疫100多项检查,批量报告时间提前30—60分钟。
同时,检查准确率更高。全部标本从送样、离心、检测及保存等均在线上通过机械手工作来完成,减少工作人员与标本的接触,实验室工作人员可得到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护,避免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先进的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硬件完美结合,使检验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结果进行校正和审核,减少差错,保障结果的质量和准确。
“跨时代”的放射科
在新外科大楼,放射科新增了一台时下最先进的双源CT,0.25秒可完成心脏扫描,其速度是其他CT的3倍,而且检查剂量比常规CT检查降低95%,最大程度减少检查中的辐射。更值得一提的是,双源CT采用先进的动态螺旋扫描技术,实现了CT影像从二维、三维成像向四维成像的转变,开创了功能成像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