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在第七届中国医师年会皮肤科分会场,已近耄耋之年的我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孙曾拯,被大会授予“杰出贡献奖”。孙主任作为医院皮肤科创始人之一, 从1972年起开始担任皮肤科行政负责人,先后创立了皮肤科真菌实验室、病理室、性病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等,为皮肤科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其突出的工作成绩,多次获得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也是全国皮肤科“四强”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对待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提前半小时看病,被患者尊敬地称为“孙皮肤”。
【 人赠外号“孙皮肤”】
孙主任对待病人如亲人,对于皮肤病复杂的机理,他总能用浅显的道理给患者说明白。一位8岁的小女孩头发掉的厉害,家长十分着急,带到他这里看病,结果被告之是因为小女孩学习压力大,用拔头发来缓解压力,这才找到了问题的本质。还有一位9岁的男孩,甲沟炎总也好不了,孙主任发现他有咬指甲的习惯,也是心理问题造成的。还有一位60多岁的退休干部,自认为10年前曾吃过米猪肉,以致米猪肉的虫子在皮肤上生长,感到总有“虫子”在里面爬。于是他把自己的皮肤掐得伤痕累累。孙主任说,这其实是寄生虫妄想。对于这样的一类病人,孙主任称之为有“癖”,如第一位女孩子是拔毛癖,第二位男孩子是咬甲癖,第三位老人是恐虫癖,这些“癖”属于自身强迫性神经功能症。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心理治疗,对待这样的病人要多听他们倾诉,消除他们的顾虑,做思想工作,指导家人一起努力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纠正不良的习惯。辅助药物治疗,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正是孙主任有这样一份专注的心,和病人交朋友,才能最终战胜病魔。
“孙皮肤”的称号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无数慕名而来的皮肤病患者宁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也要排到他的号。对待病人,他总是耐心又细心,尽量多与病人交代几句,尽量多听病人的倾诉,尽量用最便宜的药解决最复杂的皮肤问题。对皮肤科,他有着最亲切和深厚的感情,也是这种奔放的热情,让他与皮肤科一样永远年轻。
【 医术精湛扬美名】
孙主任今年已经86岁高龄,却依然坚守在皮肤科门诊。家住光谷的刘先生看到电视上“名医外号”栏目后,专门找他应诊。刘先生说,走进一医院里随便“抓”个人问,都知道“孙皮肤”是医院的镇院之宝!刘先生说,从去年到今年6月,他脸上一直反复红肿痒,曾到部属、省属等几家大医院求诊,但从没有医生确诊。今年6月,刘先生向孙主任求诊,“他是第一个接触我皮肤的医生,以前的医生只是用肉眼看”。孙主任检查后断定,患处既不是过敏也不是皮炎,而是真菌感染。三次治疗后,刘先生的脸完全复原。孙主任说临床上确实有很多皮肤病容易反复,迁延难愈,有些疾病的治疗过程很长久,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抗击病魔。而长期的诊治过程往往让很多患者心力交瘁,甚至丧失了就医的信心。更有一些人偏激认为皮肤病就是“不死的癌症”,事实上,很多疾病在发病初期诊治及时,再加上提前对疾病有良好的认知,皮肤病并不可怕。有一位年轻人得皮肤病半年了,看了很多医生效果都不佳,听说市一医院的孙主任看皮肤病很有经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孙主任看了之后直接说他患的病叫做“玫瑰糠疹”,开了吃的药和搽的药(搽的药都是医院自己研制的),他吃了一天后皮肤就不痒了,晚上搽了一次乳膏后第二天早上皮肤就光滑了很多,一个星期后全好了。孙主任每天都是第一个到门诊看病的医生,只要是挂号找他看病的病人,都是全部看完再下班,他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他说:“我们的病人很多是从外地甚至外省慕名而来的,病痛已经让他们饱受煎熬了,我们再怎么辛苦,只要是能克服的都要尽量减少患者的麻烦。”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了践行这一个理念,他几十年如一日,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每周到皮肤科武昌和汉阳门诊部坐诊;科室只要有义诊活动,他第一个报名。找他看过病的患者都说,一个86岁的老人,早上7点半开始出诊,经常加班到下午1点,每天门诊至少接待50位病人,思维还如此敏捷,这样的敬业精神,服务态度实在是值得所有人学习。孙主任每次遇到疑难病例或是临床上少见病例时,都会到附近的诊室,把年轻的医生们叫过来现场指导。在繁忙的门诊工作之余,他也不忘定期到皮肤科病房查房,指导住院患者的治疗,给住院的病人带来了福音。只要是孙主任查房的日子,住院患者都早早地回到病床上,安静地等待着。曾经有位小伙子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多家医院都认为他病情太重,拒绝收住院治疗。孙主任不顾病情危重诊治了他,硬是从死神手中把他抢了回来,16年过去了,他早已恢复健康,还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孙主任说,看了一辈子的皮肤病,现在年纪大了,看到现在的皮肤科,就像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孩子一样,让它茁壮成长,能在这个位子上继续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最大乐趣……
【 “敲”出来的皮肤科】
孙主任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中医孙筠溪,家有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二,其一家都出类拔萃。孙主任在父亲的影响下,继承家学,对中医有颇深的造诣,1953年,他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怀着医学理想来到武汉,在武汉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但他更愿意走在医疗的最前线,主动到我院成为一名普通医生,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精彩的医海生涯。1970年,为响应支援“三线”的号召,我院整体搬迁至湖北十堰市,但他留了下来,为皮肤科重新崛起做着准备,当时市民都以为市一医院搬走了,不少皮肤病人也口口相传,病人量锐减。孙主任想:不能让皮肤科的牌子就这么没了!于是,他拿起一块小锣,在医院门口敲了起来,“看病还能来这里,一医院皮肤科还看病!”就这样,病人渐渐多了起来,皮肤科的一些诊疗方法得到了较好传承,为皮肤科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带领下,皮肤科开始了二次创业。他远见卓识,当别人注重临床时,以他为首开辟了真菌、病理和免疫学实验室,为科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世纪80年代初,又是他最先在国内报告了早期获得性梅毒病例,为皮肤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11年,皮肤科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他提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人精我廉”的发展理念,成为皮肤科发展永不停歇的号角
【名医档案】
孙曾拯,1928年生,共产党员,江苏靖江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湖北省政协第三、四、五、六、七届委员、湖北省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组委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北分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名誉主委、武汉性健康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第一医院顾问。
擅长领域: 皮肤疑难杂症、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皮肤真菌病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