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打造专业化人性化药学服务 |
图文: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
中西汇一好制剂 精诚利济惠民生 |
图为:中药质量动态管理
图为:医院自制制剂品种多、效果佳
图为:专业化门诊窗口服务让患者满意而归
图为:药师质控小组下病区
图为:专科用药咨询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楚天都市报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徐若云刘剑敏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魏铼
近日,一则名为“99%的人不知道,武汉市第一医院其实有89个明星制剂”的微信火爆朋友圈,这勾起了人们对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的关注。
作为患者安全用药的最后一道屏障,该院药学部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挖掘服务深度,提高服务精细度。以打造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一流的药师团队,用专业化、人性化药学服务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
自制制剂闻名江城
12月7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家住汉口利济北路的60岁陈婆婆像往年一样,在药房开了几支维生素E软膏和硅油乳膏,“武汉市第一医院的自制制剂远近闻名,这是这里的‘明星产品’。我冬天脚底容易皲裂,每天涂抹这些药膏,脚底板光滑多了。”
像陈婆婆这样用该院自制制剂的患者不少。家住武胜路的刘爹爹常被皮肤瘙痒困扰,家中就常备该院的止痒洗剂和炉甘石洗剂。老汉阳人葛爹爹患白癜风多年,每年都会来开该院自制的祛白合剂和白芷酊,“多年来,我的‘面子工程’可多亏了它们。”
这些药品,只是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自制制剂的一部分。“我院通过多年的探索,集各家之所长,研究与开发了众多特色的制剂,为临床治疗提供多样的选择。”据医院药学部主任张耕介绍,该院自制制剂品种多、覆盖广,目前共有89个品种,包括片剂、丸剂、合剂、颗粒剂、软膏剂(外用)、乳膏剂等共计20种剂型,应用于皮肤科、妇产科、儿科、消化科、肾病科、五官科等众多科室。如清血解毒合剂、硫磺乳膏、桃红白灵片、白芷酊、丹参白疕消丸等,用于诸如痤疮、白癜风、牛皮癣等皮肤顽症;九味益胃合剂、半夏调中颗粒等,用于消化疾病;太子参产宁合剂则可用于产后恢复。该院还重视中西结合、内外兼治,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显优势,如针对青少年痤疮,医院以中药制剂清血解毒合剂、消痤合剂与西药制剂抗脂洁尔乳膏、硫磺乳膏、复方水硫洗剂联合应用,标本兼治,彻底解除了青少年的烦恼。
除了成品自制制剂,药学部制剂中心还提供“一人一方”等个性化定制服务。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该院已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江城膏方”,吸引省内外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学科建设成果斐然
该院自制制剂风靡江城的背后,是强大的学科力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的支撑。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对名老中医传承的经方验方情有独钟,他们保持自制制剂长盛不衰的秘诀是狠抓质量检验、“诚信做人,良心做药”。
然而,药师的职责却远非一些老百姓印象中的“药房里负责配药发药的工作人员”。据介绍,该院药学部有百余名药师,包括调剂药师、制剂药师、配置中心药师、临床药师。他们承担了医院日门诊量7千人次和病房2600余张床位的日常药品调配、采购、供应以及院内制剂的生产工作。同时,积极配合临床,促进合理用药,开展药物咨询、处方点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一系列药学服务工作,并对帮助患者就医控费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药的地方,就要有药师的监管。”这是以张红星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对药师团队提出的要求。
药学部重视药品质量的监管,对质量问题零容忍,严抓验收流程。在药品采购上,建立了规范的验收登记,引入“黑名单”制度,凡包装破损、质量可疑一律拒收,确保药品的绝对合格;为把好中药质量关,药学部聘请退休名老药师回医院传帮带,狠抓细节,一旦发现任何细小问题都一律退换。
此外,药学部还严抓后期标准养护管理。对中药,实行质量动态管理及质量缺陷分级管理,建立规范的处理流程,草药房中药师定期对中药小包装进行品种养护,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进行退换货处理,保障饮片质量的稳定性;为冷链药品的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流程,药师们定期到病区查看冷链药品存储和使用,不放过药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成立处方点评小组,进行临床审方、处方审核工作,重点加强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点评和中医病房的药学查房等,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多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丰硕的成果。该院药学部2013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4年获批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15年成为首批全国20家合理用药咨询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拥有博士7名,硕士29名,其中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24名。近两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市级项目8项,学术研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精细服务获患者点赞
在药品零加成的医改新形势下,一些医院掀起“药师无用论”、“药师边缘化”的热议……以张红星院长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却认为药师队伍在医改新形势下将迎来发展机遇,药师队伍存在的价值不容置疑。
为此,张红星院长和陈国华副院长率先要求药师转变思维模式,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要求药学部拓展服务领域,挖掘服务深度,提高服务精细度,打造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一流的药师团队,以专业化、人性化药学服务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
2014年,该院将原来的药物咨询窗口升级为药物咨询门诊,免费对患者开放,如今坚持2年,好评如潮。55岁的赵女士因深静脉血栓需要长期服用华法林,该药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她需每周上医院挂号抽血来监测凝血指标,苦不堪言,但经济条件限制也无力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偶然机会下,她来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药物咨询门诊咨询,药师张韶辉博士指导她慢慢调整华法林服用剂量,如今她只用1到2个月监测一次凝血指标即可。赵女士表示,如今再也不用每周来回奔波看病了,该院药物咨询服务为患者着想,体贴入微,让人感动。
为确保药师服务的准确及时,药学部还推出了合理用药宣教平台,定期发布热点用药信息以及本院特色制剂、优势经验方介绍,将其与居民生活习惯、饮食规律等相结合,使老百姓能学以致用。
为解决一些患者就医不便问题,药学部还利用信息化手段组建专科临床药师咨询服务微信群,如专门为癌痛患者建立名为“疼爱(癌)”的微信群,由肿瘤专科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时答疑解惑。这样不仅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患者用药疑问,更能安慰患者紧张情绪,为患者“疗身又疗心”,赢得患者们的点赞。
作为全国首批20家合理用药咨询示范基地之一,药学部还推出十余项暖心药师服务,如健康大讲堂下社区、医药科普深入幼儿园等,将安全用药知识送上门,植根社区居民心中。
张红星院长表示,好团队才能成就好产品,好产品才能赢得好口碑。药师作为患者安全用药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合理用药、医保控费上起到关键作用。该院还将不断升级药学服务,大力打造药学团队,用专业化、人性化药学服务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医患沟通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