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武汉晨报】医疗救治垂直快速通道,武汉独一家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治疗脑卒中与时间赛跑

发布者:管理员 时间:2015-03-18 浏览量:557

   武汉晨报讯 记者陈雅萌 通讯员谢沛霖 喻锎 杨敬慈 徐若云

   地处武汉黄金位置,武汉市第一医院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是“杠杠的”。进入“大医疗时代”,医院致力于专科建设,各学科齐头并进,为市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代表之一就是医院神经内科。这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科室,18年来,从一个呱呱降生的婴儿成为了身强力壮的成年人,成为了国家、省、市三级重点专科,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脑病医疗中心及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临床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脑卒中筛查基地及武汉市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抢救发病者的生命,时间精确到每秒。为与死神赛跑,神经内科搭建全省首家“医疗救治垂直快速通道”,病人入院60分钟内,就能得到精确诊断,开始治疗。

   在市一医院神经内科,面对医生们的高速精准抢救,死神收起了爪牙,退缩了。

   认识“医疗救治垂直通道”

   走进市第一医院的新大楼,感受全省首家“医疗救治垂直快速通道”:过去的急诊中心已迁入新楼一楼大厅,二楼、三楼分别是放射科、检验室、介入室和重症监护室,四楼是手术室。从急救到手术到术后治疗,一条垂直的快速通道让病人不用再在楼与楼间转诊,大大节约了抢救时间。

   据介绍,这种楼层安排,目前在武汉市还是独一家。

   在这栋大楼里,还有另一条与时间赛跑的“绿色通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道,而是一个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治脑卒中患者的概念。

   “快速通道”中的阳光数据

   这个“快速通道”让市民熊先生感触颇深。

   近日,56岁的熊先生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班,走在路上突然感到头晕,左侧手脚没有力气,不听使唤,意识也渐渐模糊,踉踉跄跄走了几步就慢慢倒在地上,被路人发现后拨打120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

   神经科急诊医生推断熊先生是中风,确定发病时间在3小时内,立即启动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争分夺秒为熊先生开通堵塞的脑血管。

   熊先生被送往神经内科监护病房,在那里,静脉溶栓小组严阵以待,准备实行静脉溶栓治疗,告知家属、征得同意、准备溶栓药物、反复核查患者禁忌症,一切紧张有序的进行。

   溶栓药物一点点持续输注到患者体内,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呼吸、心跳,还有偏瘫的肢体能否恢复,安静而紧张。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熊先生缓缓睁开眼睛,意识恢复清楚,瘫痪的左侧肢体也开始好转,渐渐的活动自如了。经过精心的后续治疗,熊先生10天后康复出院。

   在所有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脑卒中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疾病。它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每12秒就有1个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1个人死于脑卒中。而在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自理能力,超过半数有后遗症,包括偏瘫、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心理问题。

   与此相对的,则是一组比较阳光的数据:发病后3小时内溶栓,3个患者里面能有一个完全恢复,而3~4.5小时之间溶栓,6个患者里面能有一个恢复。经过医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时间窗被延长至4.5个小时。

   而这一切,正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独有通道中进行,争分夺秒,生命接力赛紧张进行着。

   24小时候命的卒中团队

   “脑卒中是高风险疾病,由于人体的神经细胞在血流完全中断、缺氧的情况下,最多能存活5~8分钟,所以抢救越及时,大脑损伤就越小,患者所能取得的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发病后的每一秒每一分钟都意义重大。”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国华介绍,为了保证脑卒中急危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医院专门开设了“神经内科绿色通道”,形成一支24小时随叫随到的卒中团队,对脑卒中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

   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魏丹用这样一组数字描述市第一医院打造的“神经内科绿色通道”:处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后,力争达到急诊医生5分钟之内接诊处置,15分钟之内完成头部CT检查,标本送到30分钟内完成化验,专科医生会诊10分钟到达,符合溶栓条件的,60分钟之内给予溶栓治疗。

   魏丹介绍,以前脑卒中患者入院到手术,涉及到的科室有急诊内外科、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神经内外科、手术室、麻醉科、检验科等,而绿色通道就是要在一小时内走完这些流程,让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最大限度为患者降低脑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并且为了减少排队、收费所延误的时间,急诊医生可在患者来不及交费的情况下,安排患者进行一系列前期检查,让卒中团队的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结果,及时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救治+康复=病人幸福

   “神经内科绿色通道”的建立,不仅创新性地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也顺应了当今医学的发展方向。

   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从18年前发展至今,已有五大病区: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第一病区,以现代医学治疗为主的第二病区,以介入、脑血管病为主的第三病区,以癫痫、帕金森、痴呆等神经科疑难杂病为主的第五病区和规模位居省内前列、以溶栓和危急重症为主的神经内科监护室。这些年,围绕神经系统疾病,市第一医院做了很多工作,他们紧盯技术最前沿,不断促进先进技术的临床转化,力求为江城百姓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002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协作组建了湖北地区第一家“卒中单元”。

   该单元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每一种独立的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组合成一种和谐紧密的治疗系统,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专科建立前脑卒中患者治疗情况比较,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病残率均明显下降,初步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优势。

   依靠技术促发展,而介入治疗无疑是一个很能满足患者需求,很能代表创新进步的技术。

   神经介入诊疗已成为脑血管病诊疗的金标准。早在2005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便开始开展脑血管病治疗领域最先进的神经介入治疗技术,包括脑血管造影术、血管支架成形术、动脉溶栓术等。至今已完成DSA全脑血管造影术2000余例,血管支架成形术及动脉溶栓术数百例,居全省前列。

   脑部组织精细且复杂,要想把每个手术都做成无可挑剔的“微艺术”,不仅考验着医生的耐心,更考验他们的手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如今,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在神经内科日臻成熟,去年一年,有300余名患者通过神经内科的手术找回健康甚至挽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