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慢性消化病,“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好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一致,即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在一年的气候变化中,“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冬至伊始,阳气渐生,阴气日衰。到了夏至,自然界的阳气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夏至开始,自然界的阴气渐旺,阳气日衰,到了冬至,自然界的阴气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阴气最弱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驱散人体阴寒之气、恢复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根据传统中医“天人相应” 、脏腑经络理论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采用辛香温燥药物贴于相应穴位,取同气相求的机理,可收耗散之阳气,散宿根之寒气,使正气渐复,阳气渐旺,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明代医家张介宾提出:“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计。”从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就是为秋冬储备阳气。消化内科在脾胃外治的基础上,开展消化病“冬病夏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适应症: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冬天加重、夏天缓解的寒性消化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便秘、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有:胃痛、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反酸、呃逆、嗳气、纳差、喜进热食、大便不成形、夹有不消化食物、怕冷喜暖、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发凉等。
禁忌症:
1. 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2. 感冒发烧者、阴虚上火者、咳嗽吐黄痰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
3. 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期间;
4. 孕妇、经期妇女慎用。
三伏时间:
头伏: 7月17日; 中伏:7月27日; 闰中伏:8月6日; 末伏:8月16日
贴敷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以加强或巩固疗效。
贴敷后的反应与处理: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等感觉时,不要抓挠敷贴部位,应立即取下药膏,不适感多可自行消失。
3、若敷贴部位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请及时至我科随诊,协助处理。
贴敷时间及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为4~6 小时,若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提前取下;
2、贴敷期间慎食生冷、油腻、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贴敷后避免受寒冷刺激,不能直接吹空调、风扇。
----------------------------------------------------------------------------------------------------------------------
贴敷地点: 1.门诊与外科楼三楼连廊
2.重点专科大楼二楼消化内科一病区脾胃外治中心
咨询电话:027-8533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