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ews bulletin
“没想到第一次住院是为了救人,
太有意义了。”
12月13日,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刘彬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他也成为全国第16608例、
湖北省第615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1岁的他在成长的过程中
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诸多帮助和关爱,
从小便在心里埋下了回报社会的种子。
2020年18岁生日时,
他完成了首次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
在那之前后他总共献血28次,
总计达到9600毫升。
在学校,他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
为捐献造血干细胞
四个月减重20多斤
12月13日上午,武汉市第一医院病房里,刘彬双手扎针,血细胞分离机持续运转,深红色的血液从他的左手流出,经过机器分离与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后,再从右手返回体内。
中午两点多,历经4个多小时,采集顺利完成,刘彬共抽取212毫升造血干细胞的悬浊液。“远方患者的生命可能会因我的造血干细胞而得以延续并开启新的生活,这让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无比有意义的。”
这次捐赠还要从2020年说起,当时刚满18岁的刘彬在武汉市血液中心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病患者生的希望,他当即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今年8月,他接到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与一名血液疾病患者成功配型,在询问其意愿时,他坚定地回答道“我愿意!”“有的捐献者等了十几年也没有等到捐献的机会,我三年就有配对合适的,我觉得这是我的荣幸,也是幸运的。”刘彬说。
从那天起,他开始调整生活作息,积极运动。四个月时间,刘彬成功减重20多斤。“我要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时刻准备着,尽量让患者早一点移植造血干细胞。”刘彬说。
12月8日,刘彬在黄小雨老师的陪同下住进武汉市第一医院,并于12月9日开始注射动员剂。4天的注射并不轻松,每日两次的“针刺”带来了低热和腰部不适,但他选择了勇敢面对。13日,躺在病床上的他,在老师的陪同下成功完成了捐献。
求学成长经历
让他埋下回报社会的种子
13日下午,刘彬和老师一起返回学校。“以后我还会挺身而出的,能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刘彬笑着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刘彬一直特别乐于助人。“他一直是个很勇敢的学生,这次捐献也很勇敢。平常他也经常给同学们提供很多帮助,很有爱心。”黄小雨说。
2021年元旦,刘彬在长沙旅游时,还特地前往长沙市血液中心献血。“每当收到血站发来的血液已经用于临床的短信,或是看到小朋友脸上的笑容,我都会感到特别开心,因为自己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刘彬说。
在学校,刘彬还加入了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和青志大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刘彬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很热心,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在他的影响下,大家也很热心帮助他人,参加志愿服务。”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李小林说。
对于未来,刘彬有着明确的规划。他有意成立一个与“三献”相关的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公益活动的行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极目新闻(记者:李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