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公告

News bulletin

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发布者:管颖 时间:2018-08-07 浏览量:942

一﹑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

    三高:高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死亡率

1、高患病率:全世界超过5亿人患病;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8-9%。

2、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近期临床研究发现,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比普通人群高20倍。心肾同病。

3、高死亡率: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工作组的资料表明,在肾脏病的各个阶段中,心血管疾病都是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血肌酐≥1.7mg/dl(150μmol/L)的慢性肾脏病病人中有58%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

二、人们对肾脏病的认知度

    三低: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

clip_image002.jpg

三、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每个肾脏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

clip_image002.jpg

人体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维持水的平衡

2、排出人体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

3、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

5、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6、将活性维生素D前体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

7、参与激素代谢的调节,如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许多激素,均在肾近端小管细胞降解和清除。

四、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早期: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少、轻微,不易察觉

病情进展期:

1 、水肿:眼睑、颜面、下肢、全身

2、小便的改变:尿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尿量的改变,夜尿次数增多。

3、疲劳、乏力、面色无华

4、腰酸、腰痛

5、心悸、胸闷、血压升高

6、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气带尿味

7、皮肤瘙痒、肌肉痛、骨痛

8、手脚麻木、肌肉震颤

9、牙龈出血、紫癜

10、嗜睡、反应迟钝

化验指标的异常:

1、尿液分析: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

2、血液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

3、肾功能:血肌酐正常或升高

4、电解质:高钾、酸中毒、低钙、高磷

5、肾B超:形态异常或缩小或增大或不等大

五、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1、什么是慢性肾脏疾病(CKD) ?

①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3 个月,伴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 下降,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脏损伤(血、尿成分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

②GFR < 60mL/(min·1. 73m2 ) ≥3 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clip_image002.jpg

clip_image002.jpg

2、体检是关键

(1)每年做一次尿常规检查 (15元/次),快捷、方便、无创伤、花小钱,早期发现大问题!

(2)尿筛选、尿红细胞的形态

(3)血液分析

(4)肾功能 泌尿系B超

3、肾脏疾病早期难于发现

六、如何防治慢性肾脏病?

1、健康人群,要做好预防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

(4)适当运动;

(5)预防感冒,咽喉炎、扁桃体肿大、皮肤感染等积极彻底的治疗;
(6)戒烟,适量饮酒,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如止痛剂,氨基甙类抗生素等;

(8)怀孕需体检;

(9)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2、既病防变,防患未然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控制蛋白尿;

(2)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3)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4)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半年一次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 ,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5)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感染、高血压、梗阻、血容量减少等;

(6)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如心衰、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7)坚持治疗和随访。


2018年8月2日健康大讲堂内容  主讲人:肾病内科 邹荣

预告:2018年8月30日健康大讲堂内容: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主讲人:普胸血管外科 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