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年康复医学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简章

发布者:康复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量:168

                                                                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年康复医学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简章

医院简介:

坐落于云帆往来、江汉朝宗之地的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四临床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

医院始建于1927年,是湖北省成立最早的公立医院之一。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医院形成了一院四区“1+1+2”空间布局,包括一个利济路主院区、一个盘龙城新院区,和盘龙康复医学中心、汉西血液透析中心两个特色专科诊疗中心,占地面积约350亩,医疗业务面积38万㎡,编制床位4260张,开放床位3616张,年诊疗量逾360万人次,年出院量渝14万人次。

医院道循“中医有品牌、西医有特色,中西医结合显优势”的发展理念,设有临床、医技科室51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40个,全院重点专科覆盖率100%,形成了医药护技产头并进、中西医并重的重点专科群。

医院是国家中医、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湖北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43名。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7项,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100余篇,SCI论文50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64项次。

医院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遵循公益性办院方向,大力弘扬“克难攻坚、永不言弃,医者为民、勇争第一”的“铜锣精神”,持续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党建品牌和医疗服务品牌,围绕理念、技术、服务、管理“四项创新”,制定落实170条温暖服务举措,积极打造“三位一体”智慧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互联互通五级乙等测评、智慧服务三级评估,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医务人员心中,转化为日常点滴与行动自觉,以生动实践诠释了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医者情怀,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康复医学住培专业基地介绍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依托医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学科规模及内涵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专科规模、学术地位及教学质量名列省市前茅,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中医优势专科、湖北省及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中医康复中心及中医康复质控中心。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及江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国家康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科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培训基地、湖北省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湖北省社区护理全科护士培训基地、中国Bobath研究会湖北学习组组长单位、武汉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社区康复学组组长单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赣南医科大学、湖北恩施学院、荆楚理工学院等10余所高校实习生培养基地。

康复医学中心由康复前移部、康复门诊、康复病房及社区康复医联体四部分组成,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断积累,目前已形成早-中-后期康复全流程管理、三级康复网络全覆盖的综合康复服务体系。康复病房包括神经康复、肌骨康复、重症康复、代谢性疾病康复、儿童康复五个病区,开放床位232张。团队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知名专家为主导,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充满活力的技术团队。

康复医学中心占地50亩,业务用房面积1.5万余平米,康复治疗区面积超3000平米。拥有水疗、高压氧舱、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有创/无创呼吸机、可视化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经鼻高流量氧疗仪、血气分析仪、床边生化免疫检测仪、神经电生理检测仪、简易肺功能仪、体外膈肌起搏器等先进康复诊疗设备200余台套,价值3000余万元。规模及软硬件水平位居省市前列。围绕专科优势病种,科室综合运用现代康复诊疗技术,配合中医药治疗手段,实现“以现代康复技术为主导,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的专科发展宗旨,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中西医康复技术的融合发展,先后探索出10余项专科特色治疗技术,专科康复技术水平位居省市前列。

专业基地负责人:马艳,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武汉市中医康复中心主任、武汉市中医康复质控中心主任。

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与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6部。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意识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武汉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师资力量

专科目前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指导老师9名,所有带教老师均具有10年以上带教经验,主治及以上职称,均系统接受省级或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经过医院及科室层层筛选,临床带教经验丰富。

科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论文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神经康复学治疗方法》1册,参编康复专著10余部。

专科培训方式灵活丰富,包括教学查房、业务培训、临床授课及技能培训等。我科先后聘请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康复专家为专科客座教授,每周开展客座教授查房,通过专家查房,使学员掌握最新的康复理论知识及诊治技术。同时科室专家每周开展教学查房,指导学员进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

科室每周开展业务学习,通过学习指南、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拓宽学员的视野,提高学员的临床学习及科研能力。为提高学员的自学及探索能力,科室开展有住培学员为实习生授课及带教工作,通过指导学员临床授课及带教工作提高学员的基础理论及表达沟通能力。

教学优势

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是目前武汉地区规模最大、软硬件实力名列前茅的综合性康复中心,依托医院的综合医疗实力,科室康复病种齐全,涵盖神经康复、肌骨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康复、慢病康复、儿童康复、社区康复、老年康复等全人群综合康复服务体系。

康复中心拥有先进的康复诊疗设备,配备有水疗、高压氧舱、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肌电图、肌骨超声、体外冲击波、肺功能评估仪、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仪、Powerbreath呼吸诊疗系统等先进设备,能满足学员临床学习及科研需求。同时,科室每年均开展有康复新技术,经过不断积累,已形成10余项成熟的康复特色诊疗技术。其中,Bobath技术、吞咽障碍的多维度评估与精准康复、卒中后心肺康复、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神经调控技术及肌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等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科室为武汉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委单位、武汉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社区康复学组组长单位,是武汉市内较早开展社区康复的专科,通过多年不断积累,逐步构建起医院-社区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先后与5家县(区)级医院、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医联体及对口帮扶关系。通过三级康复网络的建设,能为学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科室教学活动丰富,通过高位嫁接,在聘请客座教授定期查房、授课的基础上,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国内一流康复专科建立学术交流合作,定期开展康复技术沙龙,邀请康复专家授课,提高学员的康复视野及临床技能。

 

招生对象及要求:

01培养目标

培养合格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

02招收对象及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包括港澳台)。

2.专业要求: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临床医学类应届或往届毕业生。

3.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4.执业医师资格:符合国家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资格,或已取得国家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5.年龄要求:本科毕业生年龄不得超过28周岁(199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毕业生年龄不得超过33周岁(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生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6.身体条件能够保障正常完成临床培训工作。

03

招录计划

2025年康复医学专业面向全国招录3人。

预报名方法

本次为预报名,主要为正式招录做好前期准备。实际以我院2025年发布的住培正式招录简章为准。

加入招录交流群 招录QQ群:973403746;975104418;976699218(二维码如下图)申请加入时,需注明“报考专业+姓名”方能通过申请。

联系人:科教处 李老师 027-85332289

康复医学科 章老师 13971549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