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护理服务能力,3月27日,东湖高新区护理质控中心在武汉大学人民东院区成功举办了2025年护理急救技能专项能力提升培训。东湖高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骨干、人民医院东院“急救小分队”成员共60余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东湖高新区卫健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万俐莅临指导。
培训伊始,万俐书记致辞并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护理急救能力是守护医疗安全的核心防线,坚持"以纪律立本、以责任铸魂"的工作导向,将政治意识贯穿技能提升全过程;二要高度认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东湖高新区医疗中心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锚定"强基固本、提能砺为"培训目标,通过专家导学、实战促学"二位一体"培养机制,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急救尖兵;三要系统构建"平急结合"急救标准化体系,深化院地协同打造立体化公众科普教育网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屏障,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让党旗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一线高高飘扬。
东湖高新区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分党委书记鲜于云艳进行讲话,她强调本年度将通过完善高新区护理质控体系、强化护理管理与专科培训、搭建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平台、推动产学研联动等规范化举措,全面提升区域护理质量。此次培训既是落实国家"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工程"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区域医疗战略合作的重要行动,未来将通过专家、资源、技术"三下沉"机制,提升基层急救能力与服务质量,同步促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辖区群众构建更坚实的生命健康保障体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东院护理办公室主任文丽主持了全场活动。
本次培训分为三个模块。首先是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护理技能专科小组组长叶曼护士长介绍了我院开展的"天使在身边"公益急救培训项目。该项目开展逾50场,为一线工作人员把手教授心肺复苏术(CPR)、一对一指导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操作,受训人员近2000人,范围遍布武汉市多个区域,助力公众成为生命守护者。医院护士多次在地铁、高铁等公共场所成功施救,用专业诠释医者担当,为生命筑牢防线。
在理论授课环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静配中心护士长徐进从我国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仅有1000万名,培训普及率不足1%的严峻形势着手,阐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用“嗅花位”等形象比喻助记,并援引民法典赋予施救者法律保障,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操作要领,以专业与勇气守护生命,让爱心化为挽救生命的力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心内科主管护师丁一以鲜活案例警示猝死风险,揭秘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救命神器”的作用——通过电击重启颤动心脏,比喻为“水泵修复”。她详解AED“开、贴、按”三步极简操作,呼吁在场同仁熟练掌握这项生命技能,以科技与勇气筑牢急救防线。
最后是操作演练环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急诊科主管护师孙琳标准化演示心肺复苏术,心内科主管护师吴琴拆解自动除颤器使用全流程,通过“理论+演示”双轨教学,确保学员掌握急救核心技巧。讲解结束后,学员们踊跃参加实操演练。培训老师们借助模拟人反馈系统配合演示操作胸外按压及AED的使用,对参训人员进行手把手指导,确保大家真正掌握应急救护操作技能,使培训取得实效。
本次培训围绕东湖高新区护理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展开,通过解析急救前沿理论体系强化专业认知,开展急救设备规范化操作演练夯实技能基础,切实推动区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向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纵深发展。
此次培训,是区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在东湖高新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关注和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东湖高新区护理质控中心将依托区域内三级甲等医院、持续发挥指导引领作用,以更高标准推进高新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中践行初心使命,为构建完善的区域医疗急救体系贡献更多更大更好力量,用实际行动书写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动答卷。
撰稿:杜悦
编辑:徐露
修稿:徐进
审核:文丽
供稿:东湖高新区护理质量控制中心
推荐:武汉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