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 )防治与管理近期工作要点

发布者:周围血管科 发布时间:2017-09-05 浏览量:275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 )防治与管理近期工作要点

各临床科室:

    根据武卫一院〔2016〕 152 号关于印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 )防治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医院 VTE 防治

管理小组和防治专家组拟定近期工作要点如下,请认真落实。

一、成立高危科室 VTE 防治小组:第一步在发病率高的科室如普胸血管外科、周围血管科、骨外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先行成立,组长由科室(或病区)主任担任,设秘书一人。

二、建立全院防治VTE工作微信群,由院防治专家组秘 书朱旭、陈熙负责,以便于布置工作、交流、沟通、应急和管理。

三、邀请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教授、省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毕来院作专题讲座(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制定院内 VTE 防治相关知识手册(口袋书),在全院普及VTE 防治知识和意识。

五、作好前期与VTE 防治相关电子病历的前期调研和设计工作。

 

附一:什么是股白肿、股青肿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深静脉血栓是在深静脉形成的血栓,常形成于下肢或骨盆部位深处的静脉,中医称为股肿。有时也形成于上肢的静脉(这被称为Paget-Schrötter综合征)。其特点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如长期卧床、分娩或手术史(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起病较急,行走时加剧,深静脉行走区压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由于血栓形成迅速而广泛,下肢浮肿在数小时内就达到最高程度,肿胀严重,张力很高。下肢动脉痉挛发生的较早,表现为全下肢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小静脉的网状扩张,这种情况称之为疼痛性股白肿。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血栓伸展至患肢的大部分或整个静脉系统,尤其是股深静脉,使下肢静脉处于严重的回流障碍,此时必然伴以股动脉痉挛,即为股青肿。

起病急骤,患肢疼痛、肿胀广泛、皮肤紧绷发亮、可呈青紫、起泡、皮温改变,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增高,由于大量体液迅速渗入患肢,可出现休克,晚期发生静脉性坏疽。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致死率达70%,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等症状。